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 返回首页
聚焦“2016年年度中国科学进展”(一)
2016-12-29 主编微讲堂

  2016年即将过去,回顾今年的科技进展,我们为广大科研人员取得的成就而自豪。今年5月30号召开的科技三会,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吹响了向科技强国进军的号角,今年的科技研发总经费投入估计会达到1万5千亿人民币,稳居世界第二位。

  当今世界各国在关心科学研究能力的同时,更关心技术创新的能力。一个国家的科研与创新能力是指科技投入的能力、科技资源配置的能力和从科研到技术创新的能力的总和。这也是国家创新系统是否有效的重要标志,是国家创新系统的能力。注重创新能力不能只看几个科技投入的指标,发表论文数量指标等,还必须关注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联系状况,如创新的环境,创新系统的效率等,也就是说,只有从国家创新系统角度出发才能较全面地衡量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

  全面评价一个国家年度创新能力发展是非常困难的,下面我们仅从基础研究、信息技术领域、生物技术领域、新材料领域、新能源领域等五个领域,回顾2016年年度中国境内的一部分有代表性的科研成果,并非是指国家创新系统能力。共分三篇短文在本年度最后三个工作日连载,仅仅是一家之言。

  基础科学

  1、2016年3月17日,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在轨交付用户。该卫星于2015年12月17日8时12分成功发射升空,顺利进入预定转移轨道运行。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是第一颗由中国科学家完全自主研制、生产的卫星,是目前世界上迄今为止观测能段范围最宽、能量分辨率最优的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

  2、复旦大学冯建峰教授团队通过核磁共振扫描技术度量人类大脑各个区域的动态相互作用模式,并揭示其动态变化的产生机制,绘制了脑功能网络的动态图谱。研究发现,大脑功能网络的动态变化与人类的智能高度相关,相关论文被选为Brain编辑推荐论文。

  3、北京大学郭雪峰团队与中外科学家协同攻关,利用二芳烯分子为功能中心、石墨烯为电极,实现了可逆单分子光电子开关器件的构建,真实稳定可控的单分子电子开关器件诞生,成果发表于《科学》杂志。

  4、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科学中心匡光力团队研制的混合磁体装置调试获得成功,实现了40万高斯稳态磁场,不久还有望冲击45万高斯稳态磁场的世界纪录。

  5、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陆朝阳等通过高精度分子束外延生长与纳米刻蚀工艺结合,获得了低温下与量子点单光子频率共振的高品质因子光学谐振腔。结果显示,实验产生的单光子源提取效率达到66%,单光子性优于99.1%,全同性优于98.6%。该研究解决了单光子源的三个关键问题,为实现基于固态体系的大规模光子纠缠和量子信息技术奠定了科学基础。

  6、北京中医药大学徐安龙团队发现了六亿年前RAG转座子的“分子活化石”,为人类抗体重排的转座子起源假说提供了最强有力和直接的证据,还可能为未来利用重排机制设计新的免疫抗体和免疫基因提供基因编辑思路和技术,相关研究在《细胞》上发表。

  7、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筹)谢庆国团队研发的人体“全数字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仪(全数字PET)”,目前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8、清华大学化学系程津培-智能型化学键能大数据库iBonD (internet Bond-energy Databank),建立种类超过亿计的化学物质,其90%为以共价键相连的有机物,它们发生化学反应时须经历键的断裂及生成,中间起决定作用的内因是键能。键能团队创建了首个涵盖最全、数据权威、搜索功能强大的iBonD。该库涵盖了已被实验测定并经专业化筛选的绝大多数键能数据(>30000 pKa和>7600BDE),可持续更新,对学术界免费开放。(未完待续)(责任编辑杨健安)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邮箱:gxkj#cernet.com
微信公众号:高校科技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