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以“极简”为核心的战略就是在满足运营管理需求的同时,还要提升最终用户的使用体验,帮助信息化部门获得更好的用户评价,我们根据学校的实际应用场景提供了针对性的无线接入方案,帮助使用者获得最优质的无线接入效果;另外基于JCS捷云虚拟化系统帮助信息部门搭建一个开放、易用、低成本的数据中心,让学校的业务部门能够拥有属于自己的专属IT资源;同时我们还搭建一个“快进快出”的校外互联平台,通过集成融合网关产品和Powercache缓存,帮助使用者获得最优质的上网体验;最后我们还通过微哨帮助学校快速搭建专属的移动应用平台,让使用者更好地获得移动应用体验。
总的来说,从“简”到“极简”的战略演进,体现了一种从管理到服务的价值转变,锐捷希望不但能帮助管理者“好管”,还要让使用者“好用”。
紧抓移动互联网机遇
《中国教育网络》:在移动互联网方面,你们提出的用户思维、极致思维、简约思维如何理解?
刘福能:这几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浪潮对教育信息化的影响逐步深入,客户的需求在变化,当然我们的理念要随之变化。“用户思维、极致思维、简约思维”是我们通过广泛和深入的调研后对未来提出的变化目标。
用户思维分为两个维度,首先是我们要关注学校或者说信息化部门的需求,因为他们是我们的直接客户,另外我们还要关注客户的客户,也就是直接使用者,以用户思维做产品和方案的目标就是不但要让学校和信息化部门满意,还要让直接使用者满意。
极致思维指的是我们的产品和方案是会持续精进的。举个例子,我们说要解决学校无线上网的问题,我们推出了一个全新的解决方案叫“智分”,这也是当前解决学校宿舍无线上网需求最好的解决方案。按照通常的做法是到此为止了,但在极致思维下却不是这样,我们会通过智分方案的实际部署去发现是否还有我们原来没有看到的问题或者说是否会引发新的问题,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持续推出智分2.0、智分3.0等等,同时我们还会去思考除了宿舍,在学校是否还有一些场景是现有的方案解决不了的?根据这个思路,我们又推出了“X-sense”AP,专门解决图书馆、学术报告厅这些场景的高密度接入问题。在极致思维的指导下,我们不单单是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我们更希望提供解决这个领域中所有问题的方案或者是最好的方案。
简约思维也是根据学校这几年在信息化投入方面的变化而产生的。随着现在学校在信息化方面越来越理性,无论是在资金、人力、时间方面,都在考虑投入产出和自身价值的最大化。简约思维就是指导我们在交付产品和解决方案时,要从最低的成本、最简单的实现、最显著的效果去考虑。
《中国教育网络》:移动互联网对校园网的影响不断深入,也引发了很多需求的变化,锐捷的方案是如何应对这些变化的呢?
刘福能:移动互联网给校园网带来的需求变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全校的高质量无线覆盖,其次是用户开户率和并发在线人数增加;另外用户对信息事件的敏感度提升、对信息故障的容忍度降低。
在锐捷“极简网络”解决方案的整体架构中,无线互联是最重要的一个组成,为了给使用者提供更优质的无线覆盖效果,锐捷这几年一直在持续的精进。从2011年锐捷发明“智分”这个独特的产品品类之后,用户在宿舍畅快地进行无线接入就不再是老大难问题;而在2012年锐捷在业界率先推出基于“X-sense”灵动天线的无线AP,让用户能够在办公楼、教学楼、图书馆、学术报告厅都拥有最优质的无线接入效果。到今天“智分”这种无线方案已经演进到第三代,“X-sense”AP也推出了第二代产品,并且所有二代产品均能满足802.11ac的标准,同时根据技术的优化,现在的“智分三代”和“X-sense Plus”AP在用户带机数和吞吐性能上实现了翻倍。另外今年我们还推出了最新的室外AP RG-AP6320,实现一台AP覆盖超过2000平方米的范围,应对学校体育场、活动广场等室外区域的信号覆盖。
当全校无线覆盖完成之后,接下来学校将会面临校园网开户数增加、用户并发在线极速增大的局面,这对产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带来了挑战。而锐捷“极简网络”解决方案的关键设备是以十万用户在线为标准来开发的,例如:作为运营平台核心的Newton18000核心交换机处在这个量级上。而在这些关键设备上还根据移动智能终端的上网特性开发了各种防攻击、防并发浪涌的功能。正是这些强大的硬件平台让校园网在“极简”的同时还能保证稳定和可靠。
另外锐捷的“极简网络”解决方案,在运营、出口互联、无线接入、数据中心虚拟化和移动应用五个方面提升校园网建设、管理、维护的质量和效率,帮助学校信息部门快速部署和调整业务,降低服务响应的延时,去应对用户在信息事件的敏感度和容忍度方面的变化。
总之,世界一直在变,网络随之改变。如何配合业务,做出适当调整,应该是所有网络改变的初衷。对锐捷来说,无论业务如何变化,但给用户简洁的产品,让客户的工作简单明了,是锐捷所一直追求的。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