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音教具让民族地区老师轻松教学
从2009年开始,甘肃省教育厅先后在玛曲县、卓尼县、天祝县等60余个县区的部分中小学引入"智能语言教具系统",共在1500多名教师中进行了英语、语文、藏语等学科的示范应用,这一教具受到了试点地区教师的欢迎。
2013年8月,甘肃省教育厅提出了"通过智能语音技术促进全省教育均衡发展"的思路,得到了省政府同意并开始论证实施。
今年年初,甘肃省财政先期拨款1000万元,在甘南州、临夏州以及武威市的天祝县共11个少数民族市县开始推广"畅言智能语音教具",以促进民族地区双语教学推广。截至今年6月,全省共为11个县市的5000个班级配发了设备及配套图书。
天祝县宽沟小学的英语老师张淑娟接触到这套教具后,感觉上课轻松了很多。"以前上课领读单词是我最头疼的事情,因为自己发音不够准,担心影响到孩子们。"现在,张淑娟需要领读什么单词或句子,只需用笔一点,就可以发出标准的英文。张淑娟还拓宽教具的应用范围,利用语音合成功能,给图片、实物等贴上识别码,点读笔就可以带着孩子们认识新鲜事物的英语读法。
玛曲县城关九年制学校副校长李满生说:"这套系统用起来很简单,并有复读、带读等功能,可以解决老师因个人语音上的不足而给学生带来的语言学习困惑。
据甘肃省教育厅民族教育处处长王守斌介绍:"目前该省民族地区小学、初中专任教师合格率已基本达到了全省平均水平,但是由于地域、方言等原因,部分从事语言教学的教师存在着发音不准等问题,这一教具的推广恰好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
教育信息化助力民族地区教育均衡发展
近年来,甘肃省全力支持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发展,教育信息化是其中一项很重要的手段。
据甘肃省教育厅科技处处长丁光明介绍:"教育厅正在通过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方式,用宽带网络、资源配送等形式,把优质的教育资源带到民族地区孩子的课堂上。"
与全省同步,甘肃省民族地区也正在推进"校校通""班班通""人人通"等工程,宽带网络、数字教学资源等高科技手段的介入,让孩子们不出教室就能听到名师讲课。
在去年该省出台的支持甘南州、临夏州教育事业跨越发展的实施方案中,教育信息化也是重要的一部分。
未来几年,甘肃省将积极争取国家和省财政支持,加大对甘南、临夏教育信息化的帮扶力度。计划到2017年,甘南州中小学入网率分别达到85%和70%,临夏州中小学入网率分别达到90%和70%;到2020年,将建成覆盖两个州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网络系统,实现教育资源"校校通""班班通""人人通"。
甘肃省教育厅厅长王嘉毅说:"我们将通过信息化的手段,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学和艺术类教学发展,全力推进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