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4月12-14日,百森-南开首期中国创业教育师资研习班(SEE)在南开大学商学院开班,来自新加坡、中国台湾、香港及内地的65名教师和企业家学员共同参加了学习培训。三天的研习班课堂教学活泼生动,讨论精彩激烈,观点相互碰撞,真知迅速汇集,对如何有效进行创业教育问题达成了许多有益共识。
创业,对今天的有志青年很有吸引力。自己当老板,艰苦奋斗,自担风险,身体力行,从头做起等等。的确,人们对创业的理解各不相同。美国长期从事创业研究的著名学者加特纳曾调查了36位学者和8位商业领袖,归纳出90个创业属性,最终发现对创业活动强调最多的属性是新事业的创造、新企业的创建与发展、新事业附加价值的创造,通过整合资源和机会的产品或服务创新,为了把握机会的资源筹集、创新等。随着社会转型和时代的发展,创业精神与创业活动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贡献越来越突出,培育和强化创业精神,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已成为共识。
一、新时代的创业热潮
创业自然是一个老话题,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在20世纪30年代对创业的研究具有重大的影响,但真正重视创业研究并形成一股强劲的热潮却是近二十年来的事情。
这一热潮兴起的深层次原因是社会的转型。工业社会中组织管理的重点是稳定性、连续性和秩序,强调计划和控制,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官僚体制是这种管理模式的必然结果。社会转型和经济全球化带来了区域市场国际化,参与竞争者增加,市场竞争愈加激烈,技术变革和创新速度加快。核心能力、组织学习、价值创新等新的管理思路告诉人们,速度、创新、把握机会的能力、变革甚至是创造性的破坏、超越自我等等是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
伴随着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转型,速度、创新、知识、创造力显得越来越重要。造就深层次的竞争优势,需要鼓励创业与创业精神。美国百森商学院拜格雷夫教授曾指出,美国能做的事情,其他发达国家也能做,美国的过人之处是创业精神。创业精神加上创新是美国繁荣的基础,创业精神是美国最为重要的战略优势。
回顾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所走过的经济发展历程,创业活动的确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我国的创业活动日趋活跃,清华大学2003年出版的《全球创业观察2002中国报告》显示,我国百名劳动力中参与创业的人数为12.3人,比美国的10.5人还高,属于创业活动活跃的国家。创业活动正在发生结构性的转变,谋生式的贫穷推动型创业比例在逐步降低,而起点高、科技含量高的机会拉动型创业比例日益提高。
二、创业的本质和新的管理范式
创业活动多见而纷繁。如何界定创业,学术界目前存在两种有影响的定义。哈佛商学院认为,创业是不拘泥于当前资源条件的限制下对机会的追寻,将不同的资源组合以便利用和开发机会并创造价值的过程。另一个定义来自于长于创业教育的百森商学院,他们认为,创业是一种思考、推理和行动的方法,它强调机会,并要求创业者有完整慎密的实施方法和讲求高度平衡技巧的领导艺术。
创业应是具有创业精神的个体与有价值的商业机会的结合,是开创新事业,其本质在于把握机会,创造性地整合资源、创新和超前行动。
创业活动的显著特点是机会导向。机会的最初状态是未精确定义的市场需求或未得到利用或充分利用的资源和能力。创业活动的机会导向决定了创业活动的顾客导向,这也是创业与科技发明、创新的明显不同。大多数成功的创业者往往是那些对顾客有深入研究的人。他们创建的新事业往往是对原来工作的升华,是在原有工作基础上的创新,他们对顾客需求的感知来自长期工作中的深入思考。
创业活动强调在资源不足的情况下把握机会,这并非是不重视资源,相反,它强调创业者必须创造性地整合资源。资源流动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特征,资源整合可以突破空间、组织和制度等方面的限制,在更加广阔的范围内开展,这也是创业活动活跃的重要原因。要成功地整合资源,创业者必须有创新的思维,必须兼顾各方面相关者的利益,达到多赢、共赢的境界。近些年来流行的新型组织,如网络组织、虚拟组织、项目组织等,已经不是为了改造“金字塔”,其核心在于整合资源。
创业的本质是创新,是变革。创新包括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对于创业者来说,光有创新是不够的,但没有创新的创业活动难有后劲。创新与变革紧密关联。创业者不改变自己长期形成的思维模式,难以识别创业机会,也无法做到创新。对于创业者及其所创建的企业来说,创业与发展的过程永远是不断变革的过程。
创业活动的机会导向特征决定了创业活动必须突出速度,并做到超前行动。机会都具有时效性,甚至稍纵即逝。持续存在的事件往往不是机会,至少是创业者无法在短期把握的机会。现实生活中,创业者一旦有了创业的想法,往往会在比较短的时间里快速付诸实施,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改进,寻求发展。
创业提供了新的管理范式。在新的管理范式下,机会驱动替代了资源分配,成长导向替代了成本导向,创新和承担风险替代了稳定性,全球视角突破了地域限制,网络和相互依存替代了纵向一体化。
成功创业要求创业者讲求高度平衡技巧的领导艺术,他们勤奋工作也追求权力,容忍失败同时谋划成功,对创意充满激情因而常改变方向,分享权力同时要做一个强有力的领导者,接受模糊性但要管理风险,承担多项目任务但要保持专注,机会导向、持怀疑态度但要脚踏实地。
三、创业研究与管理学科
创业活动的重要性及其复杂性引发了学术界对创业研究的兴趣,创业研究正形成一股强劲的浪潮并进入管理学科的主流研究范畴。1987年,美国管理学会正式设立创业研究分部;1999年由百森商学院和伦敦商学院联合发起的国际性合作研究项目GEM(全球创业观察),已吸引4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加;除一些专业学术期刊外,《Journalof Management》等顶级管理学杂志2003年出版了关于创业研究的专辑。美国管理学会评论杂志编辑在2005年第4期上,对该刊发表的创业方面论文做了综述和回顾。该刊自2000年以来发表的创业方面文章比其他任何时期都多。创业作为一个新兴的学术研究领域正进入“黄金时期”。
创业研究作为迅速兴起的研究领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者们从早期关注创业者个性特征转变到关注和解剖创业活动过程,进而剖析创业活动的内在规律;从关注个体创业延伸到对公司创业、非赢利组织乃至社会创业的研究工作上;从关注绩效到关注机会;从习惯于与大企业的比较转变到创业活动及新创企业群体内部的比较研究。
有学者通过对美国1985 ̄1999年有关创业研究的97篇重要文献的具体分析,发现对创业的研究集中于四方面:创业机会、创业个体或团队、组织方式和环境,以及四个要素的交集。创业是一个多面的现象,如盲人摸象一般,简单的触摸一条腿或一个尾巴将不能提供整个物体的全貌。创业研究需要对创业活动复杂性和动态性进行研究,需要考虑要素之间的关联性。如果没有独特的创意、观念和创建者的感悟,创业不会结出硕果;没有创业组织的行动,单个创业者也不能把创意变为财富。
创业研究作为新兴的学科交叉特点突出的研究领域,在国内外都得到了快速发展。学者们坚持把创业机会作为创业现象研究和创业理论发展的起点,从不同分析层面出发,研究创业活动的产出或者结果,研究工作突出动态与整体观,不以一次创业的成功或失败来看待创业活动,不把企业组织看作是创业活动发生的唯一场所,而是从整个社会来看待创业现象,从社会整体角度把握创业现象的本质。
应当看到,目前创业领域的研究内容越来越丰富,对推动理论创新和丰富管理理论意义明显,但还没有形成固定的理论框架,还处于低范式的形成阶段,需要围绕研究目的、理论视角、研究焦点、分析层次、时间框架和方法论等问题深入研究,这对搞学术研究的创业研究者来讲,是一个很大的机会。
四、创业研究与创业教育
面对当前的创业浪潮,世界各地的商学院已经做出积极的回应。据报道,美国超过1500所四年制大学和学院提供了创业课程,有的学校授予学员管理学博士学位,侧重于创业方向研究的大学仍在持续增加。
创业教育为社会培养创业型人才,服务于社会实践,实现个人价值,提升社会效益。创业教育并不是要受教育者都去创建自己的企业,而是要传授创业知识,让受教育者知道创业活动过程的内在规律以及所涉及的关键问题,可能遇到的问题和风险,帮助他们理性地规划职业发展路径。许多技术创业者失败的原因不是因为他们的技术不好,不是因为商品没有市场,而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将技术变成有社会价值。由于缺乏创业知识和技能,人们对创业过程不了解,这就导致一个个创业失败故事的发生。
创业教育是一种素质教育。创业行为普遍存在于各种组织和各种经营活动中,运用创业精神开展工作是取得成绩和进步的前提。创业教育要培养和强化学员的创业技能,包括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增强,识别和把握机会能力的提高,学会创造性地整合资源,以及领导力的训练等。
创业教育需要创造性的课程设计,教师在传授创业知识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培养学院的创业精神和技能,需要掌握相应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作者为南开大学商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