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将“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作为实现教育现代化战略目标的6大保障措施之一,而教育信息化的关键在于优质教育资源建设。为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教育部、财政部在“十二五”“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中设立“精品视频公开课”项目,首批视频公开课已于2011年4月由“985工程”院校率先启动建设,11月开始陆续发布。
华南理工大学作为“985工程”重点建设大学,一方面,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坚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扩大教育规模、提高教育水平;另一方面,积极探索发挥学校社会服务职能、担负相应社会责任的途径和方法,视频公开课项目很好地融合两方面的目标追求。在首批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申报中,华南理工大学经过整体统筹、深入研究,对视频公开课进行准确的课程定位,搭建了较为合理的制作平台,最终有6个选题通过教育部首批遴选,1门课程成为首批上线发布的课程之一。
精品视频公开课的定位
麻省理工学院在2001年启动开放课程(OCW)项目,形式逐步由网络课程发展为视频课程,在“知识共享理念”及OCW项目带动下,目前已有超过300所世界知名高校发布了公开课程,免费向社会开放。2010年,网易推出“全球名校视频公开课项目”,引进哈佛大学等世界名校内容涵盖人文、社会、艺术、金融等领域的视频课程,国内一些高校也参与其中,把本校视频课程进行公开共享,取得了很好的传播效果。
但视频公开课不是西方大学的独有创新,也不是商业网站开拓的新产品,而是在现代教育理念与新兴媒体技术促进下的公开课新形式,是教育电视网络传输的新类型,是精品课程教学录像的丰富和发展。“以大学生为服务主体,同时面向社会大众免费开放的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网络视频课程与学术讲座”的课程定位使视频公开课既不同于以往高校建设的精品课程、教育电视节目,又不同于《百家讲坛》等大众广播电视教育节目,在课程定位、建设理念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在主讲教师、课程内容、传播渠道、传播受众等方面具有鲜明特点。
主讲教师:
精湛的学术造诣与优秀的传播技能兼具
不同的媒体具有不同的传播特性,与图形、图表、文字等符号相比,视频传播信息具有全面性、连续性、直观性、真实性,而声音特别是对白、解说在视频中和视觉符号相辅相成,共同传递信息,增强传播效果。教师作为视频公开课的传播者,其自身形象和传播技能对课程传播效果具有重要影响。因此,精品视频公开课的主讲教师不仅需要有精湛的专业造诣,也需要有高超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各种传播符号的驾驭能力。
在选择主讲教师时,在选择优势课程的基础上,同时要选教学名师、学术大家,主讲教师要充分展示个人教学个性与人格魅力,呈现精湛的教学水平。我校申报的《文化传承与建筑创新》课程主讲教师是何镜堂院士,何院士设计的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等作品在建筑领域具有重要意义,何院士结合自己的设计作品系统介绍了他的设计理念,内容既有很好的专业性又对普通观众具有一定的吸引力。需要注意的是,视频公开课不同于精品课程,无需体现教学团队结构的合理性,视频公开课只需要团队中最好的教师主讲。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