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层多路径(L2MP)
二层多路径(L2MP)技术是将网络层路由技术的高扩展性、冗余性、负载均衡能力和策略性等优势移植到以太网MAC 层实现的技术,好比是为链路层提供了与网络层一样的高级路由能力。由于L2MP技术基于已经成熟的路由协议技术,具备更强的拓扑适应性、更简单的设置和管理(几乎即插即用)、更开放架构(IETF TRILL 标准化),因此正在成为跨机箱捆绑机制的替代技术。
交换机虚拟集群技术
经过柜顶交换机连接的服务器连同机柜已经形成一个完整的接入模块,若干模块可形成一个接入群组“POD”,这种接入方式易于升级、扩展,便于排错管理部分高端数据中心厂商已经推出了数据中心核心/ 汇聚交换机与柜顶接入交换机虚拟化集群的技术,通过这种集群技术,所有柜顶交换机完全成为核心/ 汇聚交换机的远端板卡,整体将被看成一个完整的、高端口密度的交换机。整个数据中心工作起来象一个交换机一样,因此不失为一种精简架构的大二层解决方案。但这种解决方案也有其一些问题,如:
接入层平面化:所有接入完全平面化,没有层次化过载比设计,因而除非整个数据中心POD 内和POD 之间的交换吞吐量基本没有差异,否则就会导致有的部分效率低、有的部分性能不足的问题;
专有技术扩展受限:交换矩阵扩展是专有技术,在POD 内使用不会影响扩展性,而全数据中心用一种专有技术,其扩展性和扩展规模将受限;存储网络方案无平滑过渡:不仅数据部分平面化,而且存储的设计也随之平面化,现有的矩阵扩展技术还不能解决在柜顶端提供传统SAN 接入交换的技术,必须采用FCoE Multi-hop 或者另起单独的存储网络来实现存储互连。如果全数据中心都采用这种技术,则存储的设计将只能在最新的FCoE Multi-hop 和最传统的单独SAN 网络之间选择,没有二者共存、平滑过渡的选择。
因此虚拟集群的模式虽然好,但存在实际部署的问题,因此它可用来在局部POD 内部署,或解决数据中心少数规模限度可预测、需极度精简化的POD 部署需求。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