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高校数据中心大二层设计
图2 某高校数据中心大二层设计图
根据以上分析,各类解决方案都有其适用的范围和独特优势,一个大型的数据中心不可能只使用一种方法完成大二层部署,下面以某高校为例来说明技术选型原则:
网络架构设计
数据中心网络采用核心+ 接入两层网络架构,核心采用两台高性能交换机,接入层采用支持L2MP 数据中心交换机构建的虚拟交换集群作为虚拟化数据中心接入网络。
数据中心网络核心的两台交换机通过两条或多条万兆互联,提高核心网络的可用性;网络核心与以太网通过4 条万兆链路进行全网状互联,并利用链路聚合技术将与虚拟交换集群互联的4 条万兆链路进行汇聚;将4 条万兆链路汇聚后上联至校园网核心,此时4 条万兆链路转化成为逻辑上的一条40G 的互联链路。
网络拓扑设计
不同的拓扑结构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有其特殊的意义。虽然两级网络架构在物理上看是由汇聚层和接入层两级设备构成的,但是在逻辑上却是一张扁平化的大二层网络,在这个扁平化的大二层网络中不会再出现传统以太网中遇到的环路产生的各种问题。
具体部署两台三层交换机构建第一级网络,两台交换机之间通过四条或者八条万兆链路形成横向互联,增强汇聚层网络的可用性。
其重要功能包括:
1. 用于汇聚来自第二级交换机;
2. 用于通过多条万兆链路与网络核心设备互联;
3. 用于将数据中心虚拟化网络扩展至异地数据中心;
4. 用于在一级部署使用万兆接口的服务器及FCoE 存储设备;
5. 用于将原有光纤通道链路将原有的SAN 存储整合进虚拟化网络平台。
第二级网络支持L2MP 的接入交换机成,按照架顶式部署,其主要功能为向PC 服务器提供千兆接入或万兆以太网端口接入,每台交换机通过两条万兆链路分别连至两台一级交换机,提高网络的冗余和可用性;其中每台接入交换机可以支持48 个线速千兆以太网端口及4 个线速万兆以太网端口,主要负责为中低端PC服务器提供接入。
存储网络的设计
通过将现有的FCoE 存储接入数据中心,利用多跳的FCoE 技术,使FCoE 很容易的延伸到校园网的任何地点。传统的FC 交换机可以转换成FCoE 以满足这种可扩展性,从而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灵活部署。
扩展性考虑
数据中心的设计可以支持即插即用的扩展能力,在未来服务器增加的情况下,很容易的做到多设备的接入。
虚拟化环境下,虚机的自动漂移极大的提高了IT 资源的动态分配与应用服务的高可用性,当虚机漂移时,虚拟交换集群能够自动感知虚机,并将于该虚机关联的各种属性自动应用到交换机新的物理端口上。
虚拟集群交换技术在满足各项丰富应用特性的同时,逻辑机箱特性大大简化了IT 基础设施的管理难度,当应用规模变得越来越大,虚拟交换集群也随之扩大的同时,整个存储网络仍然是作为一台交换机来管理,大大降低了管理成本。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