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弱学校、麻雀学校、教育信息化水平持续低下,是珠海市斗门区教育事业的“老大难”问题。近年来该区通过制定教育发展规划、强化各级政府办学责任、加大教育投入、整合教育资源、深化教育改革、优化师资队伍等一系列措施,积极推进教育强区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并于近日通过省教育督导组的验收,申报成为广东省教育强区。
抹平教师与公务员待遇差别
由于斗门区教育基础差、底子薄,创建难度大,是珠海市创建教育强市的难点。为改“难”为强,虽经济欠发达,但斗门区为建设教育强区投入不遗余力。三年累计教育经费总投入8.74亿元,其中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6.28亿元,占三年财政支出的41.38%。除直接的财政投入外,几年来,区、镇两级在最好地段无偿划拨教育用地近1500亩,计划预留学校用地914亩。
今年7月,斗门区委、区政府在财政承受压力的情况下,一次性调资解决了城乡教师与公务员的待遇差距。
等级学校逾6成
整合教育资源,加快中小学布局调整,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可持续发展,现已成为斗门教育工作的主旋律。
据悉,从1998年起,该区大力改造薄弱学校,现已整合了31所中小学。目前,全区有等级学校45所,其中国家级学校2所、省一级学校7所,等级学校占61.64%,优质学位占全区学位总数的45.05%;其中,职中优质学位2861个,占职中学位总数的100%。为解决学生上学路程远的困难,市信禾集团西部公汽分公司为有关学校配备了33台校车,每天接送学生往返学校。教育资源覆盖城乡,教育发展日趋均衡化,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交口称赞。
本科生可获资助6000元
斗门区非常关注弱势群体的教育工作,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困难家庭子女和外来员工子女受教育的权利。目前,已建立了“入学绿色通道”,对低保家庭学生,一律实行先入学后核实并及时采取助学措施;对入读全日制普通高校或高职院校的大学生,给予本科6000元、专科3000元的资助。从2004年起,全区实施扶贫助学爱心工程,关注弱势群体,切实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子女减免书杂费工作,确保全区不出现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2004至2006年,全区帮扶中小学贫困学生8602人次;帮扶考入高等院校的贫困学生843人次,已逐步完善的扶贫助学体系,为贫困家庭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提供了保障。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