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文教卫体委员会调研组建议
建设现代化教育体系加快教育均衡化发展
编者按为配合市委、市政府制定好“十一五”规划,市政协有关专委会分别组织了6个专题课题组,围绕与“十一五”规划有关的课题进行专题调研,通过多渠道收集资料、召开各种形式座谈会、深入有关单位和部门进行调研等方式,广泛收集各界意见,历时半年多,形成了6份专题调研报告。市各民主党派、市政协部分常委和委员也结合工作实际提出多领域的意见和建议。在昨天市政协举行的专题议政会上,对这些饱含心血与智慧结晶的真知灼见,专门前来听会的许宗衡市长高度评价:“很深刻、有水平、有价值!”
核心提示
市政协文教卫体委员会调研组建议,制定教育现代化发展的规划要以深圳特殊的人口结构、经济状态、社会模式、文化观念、教育需求以及发展趋向作为依据,围绕提升教育质量、优化教育结构、转换教育发展模式三大任务,进一步增强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最终建成一个高等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义务教育、成人教育和幼儿教育健康、良性、均衡、动态发展的现代化教育体系。
义务教育
变“堵”为“疏”治理择校
建立大区域、大学区的概念。建议在5~6所小学、2~3所初中涵盖范围内建立同一学区。允许在同一学区内有限度择校,但严格禁止跨学区择校。
建立学位申报管理制度。可根据户籍、房产证所在地对每个学生实行统一学位编码管理,学位编码由市教育局统一管理,各校招生一律凭学位编码录取,录取结果报市教育局备案。
基础教育
两到三年构建办学新体制
建议实行初、高中分离办学。将现有市直属幼儿园、小学、初中按地段下放各区管理,各区现有初、高中连贯办学的实行初、高中分离办学,高中收归市属。争取在两到三年的时间里构建市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高中、各区教育行政部门负责辖区内义务教育的基础教育新体制,理顺市、区两级办学关系。
职业教育
建立学生合理流动机制
应打通高职、中职教育的升学瓶颈,打破学籍界限。一是建立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有序合理流动的机制。二要为更多的中职毕业生创造就读高职院校,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三要为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大专生创造进入深圳大学就读本科乃至研究生的机会。
高等教育
完善高校布局结构
建议筹建面向全国招生的深圳医学院和深圳科技大学。将市属几家大型“三级甲等医院”作为拟建医学院的附属医院,同时依托深圳大学生命学院的教学基础,充分利用和整合现有资源,在短期内建成一所有特色的、水平比较高的医学院。深圳科技大学则通过全新的办学体制和灵活的办学机制,构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产业开发“三位一体”的崭新模式。建议首先在深圳大学开办科技学院,探索新的体制、机制和新的办学模式。在解决高校用地方面,可对我市计划在龙岗划地建设的奥体新城进行综合开发利用,在规划的体育场馆周围兴建大学。
深圳大学研究生部进驻大学城。发挥“鲶鱼效应”,既可在大学城内部形成中央与地方院校共享资源、良性竞争的态势,又能解决深圳大学发展空间受限的问题。
民办教育
实现民办学校优胜劣汰
外来流动人口子女实行分类编码。建议对外来流动人口子女入学问题,应形成一套科学的管理办法,对外来流动人口是否纳税,是否计划生育,居住年份,职业类型,购置房产等进行分类归纳,再按照我市未来人口控制界限对其子女进行分类编码,对应地提供其应享受的教育。
建议实施民办校“年度评估公示”制度。抓住市里暂停审批新办民办学校的契机,对现有民办学校办学质量进行强化督导评审,实施民办校“年度评估公示”制度,建立一个公平权威的评价机制,实现民办学校的优胜劣汰,符合条件的支持做大做强,办不下去的进行关停并转。同时,加强防范民办学校资金风险,推行投资者、管理者分开的办学模式。
民办教师应纳入事业编制。应将民办学校教师队伍管理纳入全市教师统一管理范畴。对符合条件者解决户籍,还可考虑将民办学校教师纳入事业编制,可初步聘为雇员,优秀者可转为职员。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