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大学校园计算机网络建设工程”项目是2001年11月由国务院批准,原国家计委批复立项,由教育部组织实施的重点建设项目,是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
此次项目,国家共投入国债资金9亿元,建设西部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共143所(原152所,经合并后为143所)本科大学校园网,实现校园网与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高速互联,从而在西部地区构筑一个技术先进、具有较高水平的信息网络基础平台。2007年1月19日,该项目在北京顺利通过验收。
该项目经费投入力度之大,覆盖范围之广都是空前的,表明了国家对西部地区高等教育信息化的高度重视,也显示了国家重视西部、开发西部的决心和信心。为此,本刊专访了该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教育部科学技术司谢焕忠司长,对这一规模宏大的工程进行解读。
实施背景
《中国教育网络》:请您谈谈“西部大学校园计算机网络建设工程”实施的背景。
谢焕忠:由于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很大,我们的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长期以来相对集中在中部和东部沿海地区,西部各省因其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信息网络建设得到的经费支持也比较少。
自1994年CERNET开始建设以来,西部高校克服困难、因陋就简,有三分之一的学校已经建成初步的校园网,并通过 CERNET接入Internet。CERNET的建设与发展,促进了这些学校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的发展以及与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和人才培养等,取得了很大成绩。因此,通过缩小东西部教育信息化的差距,可以有效地改善东西部在教育、人才培养方面的差距。这也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推动西部腾飞的重要选择。
但是,在校园网的建设、运行和应用等方面还存在以下主要问题: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校园网的设备档次低、数量少;网络覆盖面低;校园网的应用水平较低;与CERNET联网速率太低;人才严重不足,网络维护水平较低等,这些问题极大地阻碍了西部地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这也是我们这一项目的建设重点。
《中国教育网络》:项目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谢焕忠: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科教兴国”和“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推动我国西部地区教育信息化建设,适应本世纪中国教育结构的调整乃至经济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实现西部教育跨越式发展的重大目标,经国家计委批准,教育部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01年中央财政专项资金中,借助国债,专门设立了“西部大学校园网计算机网络建设工程项目”,提出完成西部143所大学校园计算机网络工程的建设任务。
项目总体建设目标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建设分布在我国西部1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新疆建设兵团、3个自治州共143所大学的校园计算机网络,实现这些大学与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的高速联网,在西部地区构筑一个技术先进、具有较高水平的信息网络基础平台,为实现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宏伟目标,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建设过程
《中国教育网络》:项目实施的基本原则包括哪些方面?
谢焕忠:在项目建设中,我们始终遵循以下八条基本原则:根据需求统一规划,以最大效益为目的分类进行建设;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采购、统一验收;采用先进、成熟的技术、遵循开放性和标准化的原则;合理利用已有投资,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建立合理的运行机制、促进网络建设和运行的良性发展;引进发达地区已有的网络应用系统和服务体系;加强网络运行和网络安全管理;加强培训、培养网络人才。这八条原则在项目整个实施过程中得到贯彻实施。
《中国教育网络》:项目是如何组织实施的?
谢焕忠:项目成立了由国家发改委(原国家计委)、财政部、教育部组成的国家西部大学校园网项目领导小组,对项目进行统一部署和归口管理,组织实施,监督检查,以及协调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办公室设在教育部科技司,具体负责落实由项目领导小组确定的各项工作计划的组织实施、管理检查、统计上报,管理人员的培训与交流及有关的日常工作。
此外,项目在“西部大学校园计算机网络工程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组建和聘任了国家和省级西部大学校园网建设项目专家委员会,国家专家委员会具体负责项目总体规划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评审工作;承担建设过程中咨询、质量监督、技术与管理培训;检查、评估和验收。省级专家委员会承担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项目高校建设实施报告(方案)的评审工作,进行项目的咨询论证、质量监督、技术与管理培训、检查、评估和验收。
项目由西安交通大学等143所西部大学分十五个专题分别承担子项目的建设。
巨大成效
《中国教育网络》:项目取得的标志性成果是什么?
谢焕忠:第一,项目建成了143个西部大学校园网,使这些学校的信息化程度大大增强;第二,建成了11个西部省会城市的教育城域网,整体提高了这些省市和地区的信息化水平;第三,提高了西部大学校园网基础服务水平;第四,加强了网络技术队伍建设及人才培养;第五,带动和促进了西部大学的信息化建设。
《中国教育网络》:请您解读项目所产生的巨大效益。
谢焕忠:项目建成后,西部高校甚至整个西部地区可以得到许多实实在在的好处:首先,此项目显著缩小了东西部大学的数字鸿沟;其次,大大改善了西部大学人才培养环境,提高了教育、教学水平;第三, 西部大学科研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促进了国内外学术交流;第四,推动了西部大学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提高;第五,在丰富西部大学校园文化生活方面也功不可没;第六,为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现代化建设发挥了示范作用;另外,此项目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也是十分显著的。
西部校园网项目的启动,对西部大学校园网的建设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不少学校称之为“雪中送炭”。以此为契机,西部高校结合自身的力量,一些高校还吸收了其他可能的外部力量来进行校园网建设,使得西部校园网建设一举达到东部发达地区高校的水平,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项目的实施使得西部高校有了校园网络,并联入Internet使远程教育成为可能,这为西部3.5亿人口的各种教育创造了良好条件,对提高西部地区人员的综合素质产生了无法估量的影响。
《中国教育网络》:此次项目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谢焕忠:通过项目建设,极大地改善了西部大学校园计算机网络条件,缩小了东西部大学校园网建设水平的差距,培养了西部高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改善了项目高校信息沟通和资源共享的能力,增强了西部高校的竞争力和办学能力,完成了建设任务,实现了建设目标,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此项目是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一部分,从长远来看,本项目不仅为我国西部地区发展提供网络基础环境、智力支持和知识贡献,而且也将拉动相关产业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将对促进西部经济腾飞和社会进步起到重要推动作用,也将为缩小地区差异,促进社会和谐做出巨大贡献。
体会与展望
《中国教育网络》:此次项目非常宏大,经过几年的建设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您对此的体会是什么?
谢焕忠:第一,此项目的实施,离不开国家的大力支持。国家高度重视西部高校的信息化水平的提高,由中央专项资金支持建设西部高校校园网及省会城市教育城域网。该项目的实施,全面提高了西部大学校园网的水平和规模,为西部地区高校信息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此项目的实施,离不开领导的高度重视。本次项目,由国家三部委共同组成国家项目领导小组,各省市、地区成立了相应的地方项目领导小组,各项目学校均组成了由校领导挂帅的校级项目领导小组。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充分保障了项目的顺利推进。
第三,此项目的实施,离不开项目的严密组织。本次项目,在国家项目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对项目的实施制定了严格的各项管理制度,项目自始至终坚持了八大建设原则,从制度上保障了项目的顺利实施。
第四,项目的实施,离不开专家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在国家项目领导小组的统一组织下,CERNET专家一直积极配合和参与项目的论证,可行性报告的分析,建设实施方案的评审,招标文件的起草、招标评审、项目建设中的技术支持以及项目的验收评审等工作。正是有这些专家的的直接参与,充分保障了项目实施的正确技术方向,使我们节约了资金,避免了失误和浪费。
第五,西部校园网建设的关键是需要培养一支安心教育事业、技术过硬的网络建设和网络管理的高素质人才队伍。项目的实施,进一步通过实战锻炼了队伍,大幅度提高了西部高校校园网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使西部校园网的网络管理人员能够跟上发达地区和国际上网络技术的发展,为用户提供高水平的服务。
《中国教育网络》:请您谈谈项目建设完成以后的设想。
谢焕忠:此项目建设的实施,犹如可以燎原的星星之火,进一步带动了西部大学推广使用信息技术的热情。
2008年,党的十七大将召开,这对网络的安全稳定运行提出了更高要求。管理好、运行好校园网,做好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确保校园稳定大局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高校的头等大事。
希望各项目高校能以本项目的验收为契机,在新形势下,进一步提高对校园网重要性的思想认识,切实落实组织机构和人员编制,规范统一管理,加强安全保障,确保经费投入,提高校园网的建设质量和服务水平,保障校园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不断满足本校教学、科研和管理的实际需要。
校园网建设的目的是应用。西部大学校园网建设给各种网络应用的开展提供了先进的支撑环境和广阔的舞台。希望大家充分利用本项目建设成果,从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大局出发,从本校的实际需求出发,大力开发各种信息资源,积极开展各种网络应用,切实提高应用水平,推动本校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并进一步增强服务社会的能力,为西部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西部校园网项目的成功建设,为进一步推动西部教育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西部经济腾飞和社会进步提供了巨大的推动力。相信西部教育信息化将会有一个更灿烂的明天。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