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劳动报》报道,每周花几小时,在电脑、平板上听哈佛、耶鲁名师讲课,和世界各地的同学互动。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慕课”似乎一夜间炙手可热,人们像追热门剧一样追人气课。不过,热潮背后的数据却有些惨淡,一门课从开课到结课,超过九成学生陆续放弃。下周,复旦、交大将在全球平台再推一批新课程。一个网罗上海20所高校的沪版“慕课”平台“好大学在线”也将上线。这些能解决“慕课”面临的成长烦恼吗?
选30门课仅读完10门
和风靡一时的网络公开课相比,“慕课”更像一个课堂,有固定开课时间,有作业和考试,每周更新视频。白领沈女士是一个铁杆“慕课粉”,在她的课表上,经常有两三门课同时进行。最近她的课表上排了两门课:清华大学的《中国建筑史》和国立台湾大学的《史记》。
“每个视频20分钟左右,下载到pad里,每天上下班地铁上,睡觉前都能看上几段。”沈女士分享她的追课心得。一般而言,每周课程会更新5小时左右的视频,每天抽出一个多小时看,十周左右可以上完一门课。周末沈女士用上一个半天,完成当周作业和考试。
目前,沈女士已经收获了10张课程结业证书,从艺术、心理学,到历史、哲学,门类丰富。不过,她坦言选课的数量不下30门,“看到感兴趣的课就会选。”放弃原因也有很多:某一阶段工作忙;选的课已经开课好几个星期赶不上节奏;看到更有兴趣的课,便放弃之前的课程。
时间有限是主因
“慕课”的诞生打破了大学的围墙,课程的无限量敞开供应让资源从紧缺到井喷。在全球最大的“慕课”平台Coursera上,汇集来自世界108所知名大学的631门课程,中医药与中国传统文化、烹饪科学、人类简史、摇滚史、考古学的小秘密,任何方面都有顶尖老师开课。不过,学习者和高校都准备好了吗?
“慕课”面临的一大问题是,半途而废的情况较为普遍。一位Coursera项目官员最近在一场分享会上提到,平台课程完成率在5%左右,付费课程完成率较高,免费课程可能还不到这个数。在上海交大已上线的6门免费课程中,《数学之旅》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课程完成率超过3%。当初,这6门课程都吸引了一万人左右来选修。
据果壳网的一项大规模问卷调研显示,可以投入的时间有限、缺乏毅力和语言障碍成为人们弃课原因前三位。
沪版平台将推学分互认
不过,在上海交大教务处处长江志斌看来,“这样的完成率其实很正常”。很多学习者不一定以拿一纸结业证书为目的,只要从课程中得到自己所需的那部分内容即可。
无论如何,这席自助餐的菜品应是每个大厨用心烹调把关的。那些“点赞”最多的课程无一不是教师拿出看家本领。在国内一家学习社区中,评分最高的前十门课中,既有考古学、唐诗宋词、希腊哲学等特色通识课程,也有遗传学、财务分析、电子电路等各高校优势学科。4月1日,复旦大学首门“慕课”也将面向全球上线。人气教师程士安开讲当下流行的“大数据与信息传播”。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慕课”的国内学习者约为20万人,其中60—70%为在校学生,以硕士、博士为主。江志斌透露,下一步,高校学生有望将“慕课”成绩计入学分。4月8日,由上海交大发起的沪版“慕课”平台“好大学在线”将全新上线,平台内将囊括上海交大、华师大、上科大等沪上20所高校,将在国内推出C9高校及985高校的优质课程,首批上线课程包括上海交大已有的6门课程,以及台湾新竹交通大学的《孙子兵法与企业经营》等。平台内各高校还将陆续打造一批特色精品课程,各高校间还将推出学分互认。今后,“水课”将逐渐从高校课堂中消失。
对于市民而言,许多跨国公司也在考虑认可“慕课”证书。不过,专家指出,要确认是本人上课并通过考试,这在技术上还有难度,或许可以通过线下设考点等方式解决。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