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教育部公布《中小学生守则(征求意见稿)》,与旧版相比,新《守则》增加很多贴近中小学生学习、生活的内容,如:控制上网时间、垃圾分类低碳生活、远离毒品等。此前,有教育部官员谈及守则修订时提出,将取消一些空洞的内容,更方便学生掌握和理解。对此,中小学校长及家长普遍反映,新版守则对学生影响的可操作性更强。但也有教育专家指出,新版守则在亲和力方面仍有不足。
□重大变化
焦点1增控制上网等贴近性内容
新的《中小学生守则(征求意见稿)》由过去的10条缩减为9条。旧《守则》第一条“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已经修改为“爱祖国。尊敬国旗国徽,奏唱国歌肃立,升降国旗行礼,了解国情历史。”
此外,与传统的“孝敬父母、热爱集体、团结同学”等词汇相比,新《守则》引入了很多新鲜的时代词汇。诸如:热心志愿服务、自觉礼让排队、控制上网时间、会自护懂求救、远离毒品等,都是第一次提出。
此外,保护环境也引入《守则》,变成“护家园”的内容,还增加了“垃圾分类”“低碳环保生活”的内容。
焦点2内容全面细化逐条有解读
与旧《守则》每条一句话相比,新《守则》更加简明。每条用“爱祖国”、“讲文明”、“护安全”等三个字概括。后面解读详细内容。
例如“爱祖国”,后面有详细要求:尊敬国旗国徽,奏唱国歌肃立,升降国旗行礼,了解国情历史。“爱学习”则具体细化为:勤思好问,乐于探究,上课专心听讲,勇于发表见解,按时完成作业,养成阅读习惯。“护安全”细化为,红灯停绿灯行,防溺水不玩火,会自护懂求救,远离毒品,珍惜生命。
焦点3法治和诚信单独列入守则
新的《守则》更强调法治和诚信,关于这两点的内容全部单独列项。如旧《守则》中的“遵守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已经改为“讲法治。遵守校纪校规,参与班级管理,养成规则意识,了解法律法规,不做违法之事。”更加强调学生的规则意识。
同时,学生讲诚信的重要性也被明确。此前只是“诚实守信”,现在则明确要求“守时履约,言行一致,知错就改,有责任心,不抄袭不作弊,不擅动他人物品,借东西及时归还。”让学生的可操作性增强。
焦点4敢于斗争见义勇为被删除
近年来,学生安全问题成为大众关注的重点。新《守则》提出:红灯停绿灯行,防溺水不玩火,会自护懂求救。同时,新版《守则》还增加了“远离毒品”一项,呼吁同学们“珍惜生命”。
在《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第40条为“见义勇为,敢于斗争,对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要进行劝阻”,在新的《守则》中也悄然删去,不再提及,以“会自护懂求救”进行涵盖。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