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科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内涵
高校信息化建设,简单理解就是指信息技术在高校中的应用。人类已进入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媒体时代,对人们的工作环境、工作方式、工作效率提出了新的要求。很多高校都提出了建设数字化校园的目标,并以此作为提高管理效率、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促进科研教研、提升服务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一样,肩负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根本任务,加强信息化建设是大势所趋,也是学校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
1. 正确理解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信息化水平,有利于民办高校提高办学水平和管理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关于民办高校的核心竞争力问题,不是本文讨论的重点,但很多人不理解信息化跟学校的竞争力到底有何关系?
如前文所述,作为高校所应承担的三大职能是不可或缺的。尽管不同的高校有不同的侧重点,但是人才培养质量是所有高校的核心竞争力,提高科研能力和服务社会能力是为了更好地培养人才。培养人才不可能因循守旧,不知应变。现代社会对毕业生的要求除了良好的专业技能外,还必须要有广阔的视野和良好的适应能力、学习能力。因此,高校除了课内传授知识之外,学生在课外锻炼自身能力也显得同样重要。加强信息化建设,为师生提供有效的信息资源和信息服务,利用信息化创新教学模式,对教学进行跟踪服务,完善科研信息资源,从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教学质量和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
从另一方面来讲,信息化建设虽然前期投入大,效益小,但从长期看有利于节约民办高校办学成本,提高管理效率。无纸化办公是发展趋势,也是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它除了减少资源浪费之外,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工作效率,避免了时间和空间的障碍,减少了纸质文件的传输时间,随时随地均可办公。各种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应用,同样有利于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减少人力成本。
2. 建立合理的信息化建设机制和管理体制
美国高校在20世纪80年代末就参考企业管理模式,引入了信息化CIO机制。CIO(Chief Information 0fficer)一般译作信息主管,负责信息技术系统相关的各方面事务的管理,具有副校长级别的权利和责任。近年来,CIO机制在我国也逐渐引起关注,部分高校也在尝试建立CIO机制,负责学校的信息化建设。
结合民办高校的特点,发挥其自身的体制优势,民办高校可建立适合自身的管理体制,如图1所示。
图1 民办高校信息化建设与管理机构参考模型
信息化建设校级领导机构组长由学校领导担任,成员由二级主管单位领导和若干专家组成,负责制定学校信息化建设的远景规划、短期计划,定期检查计划的实施;论证学校网络建设的可行性,包括软硬件设备、线路规划等等。二级主管单位必须独立建制,作为校级领导机构的常设机构,除负责领导机构的日常事务、文件起草之外,还是领导机构的决策执行部门。其下可根据具体工作需要增设相关下属部门,一般应最少有两个——网络中心和教育技术中心。其中网络中心负责校园网络维护和网络应用系统研发、管理;教育技术中心负责师生的信息技术教学、培训和电教设备的管理维护。
在这样的管理体制下,明确了信息化建设的职责。首先,校级领导机构能统筹全校的信息化建设;通过专家的参与、论证,避免个人意志的疏忽,能最大程度地保证建设的合理科学。独立建制的二级主管单位对学校和领导机构负责,避免不必要的干扰;下属的各具体职能部门负责具体的业务,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
3. 明确信息化建设的内容
信息化建设的内容绝不仅仅是硬件建设,更重要的是信息资源的应用及提供的服务。
国内公办高校,特别是“211”、“985”之类的重点大学与美国高校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基础设施建设的差距并不是很大,主要的差距在于信息资源的应用。国内高校信息资源服务于教学、科研、管理比较欠缺,特别是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科研创新方面还有很大的发挥空间。民办高校必须要建设几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要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这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也是应用信息资源的前提。要完善校园网络设施,使校园网能基本覆盖学校教学行政建筑、教工和学生宿舍,保证足够的出口带宽,建立网络运行监控系统。在条件许可下,可尝试建设无线网络。
其次要建立网络安全管理制度。保证网络安全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一个安全、稳定、可靠的校园网络是校园信息化的基础。要实行严格的监控制度,构建防病毒体系,建立网络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及时备份数据。通过制度保证网络管理人员参加专业技术培训。
再次要不断完善校园网应用系统。建立信息发布平台和电子邮件系统,提供网络存储空间,实现自动化办公等等。
第四要不断提高信息资源对教学、科研的服务水平。建立网络教学平台、教学资源库、视频教学(会议)系统,创新教学方式;按照《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建立管理系统,包括教务、人事、学生、财务、科研、资产等,尽可能统一数据接口,避免重复建设,方便资源共享;建立数字图书馆,逐步建立按需推送式信息服务。通过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技术水平。在条件许可下,尽快建立完善校园“一卡通”系统,向数字化校园迈进。
教育信息化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之路,数字化校园是高校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民办高校通过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学校的整体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重点是在完善基础设施的前提下不断提升信息应用和服务水平。这需要我们突破传统观念,创新管理理念,用科学的管理体制来为信息化建设扫清障碍。
(作者单位为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
参考文献:
[1] 刘臻.从美国大学看高校信息化中的深化应用和改革创新[J] 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6).
[2] 蒋东兴,宓_,郭清顺.高校信息化发展现状与政策建议[J] 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8).
[3] 叶时平,金菊爱.民办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8).
[4] 郑真真,马文娜,张芳.试析CIO体制之于高校信息化的意义[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5(33).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