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建一站式云平台
云数据中心建设势在必行,谁来建,如何建,亟待解决。“数字校园应用放在公共云中,也许将来可行,但是现在我们仍然需要有自己的数据中心。”沈立强说。
但这并不是说学校完全自建云数据中心,而是对自身进行评估,将IT架构中的通用部分由厂商来完成,学校掌握规划思路、管理的主动权,以及关键业务的服务。
现在的信息化主管们已深刻意识到统筹规划的重要性,大至高校信息化战略,小至数据中心的演变,都从规划开始筹谋。宓詠表示,要以资源加服务作为规划的核心来奠定学校信息化的基础,通过共享库的方式来逐步建立名副其实的数据中心。同时,通过信息化部门自身的服务定位,有效地推动业务数据的交流和沟通,提高各个业务部门的工作效率。通过云计算,建成一个综合性的一站式服务平台,既能为师生的科研、学习和生活等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又能促进数据的查询、挖掘和综合利用等。
“云”平台:要服务,更要管理
若说虚拟化是一种技术,那么人们更愿意将“云”看成是一种服务。在教育信息化强调服务的今天,“云”自然受到欢迎,它将与数字校园的各种应用进行融合,面向本校院系、部门和全校师生提供深层次的服务。
“数据中心要向学校用户提供这些优质而便捷的云服务,其关键在于管理。这就要求搭建一个良好的云管理平台,将日常运维工作与管理平台结合起来,将流程真正落实,如果没有这个平台,资源池化、资源服务都无从谈起。”沈立强说。
上海交通大学网络信息中心副主任金耀辉也表示,云数据中心并不只是建立“大数据中心”,而是以便宜、便捷、可控作为核心,促使信息变成知识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要挖掘信息资源,更需要管理。
无论是支持用户,还是提供业务服务,都离不开管理。如何有效管理?陈永健认为,从三点入手:1.改善端到端的IT服务交付能力;2.实现自动化的和策略驱动的工作负载交付;3.动态地管理物理的和虚拟机的基础架构。VIS是戴尔针对以上三个层面而开发的一套自动化软件,它由AIM、VISelf-Service Creator(VIS自助式创建器)和VIS Director三部分组成。
戴尔的VIS解决方案在国内外的一些高校中的实践中已证明是有效的。
国内某大学的计算所利用该方案克服传统的按项目分散的IT资源使用模式造成的资源利用率低下、管理维护成本高昂、交付周期长等弊端,节约IT投资,使更多的资金投入到科研项目中。
同样的,克莱姆森大学希望将应用和硬件放在“云”中,为内部用户和寻求IT处理能力的外部客户提供按需的计算能力。它采用戴尔AIM管理服务器的日常运行来管理Sun RISC平台到戴尔PowerEdge R610平台的迁移过程,其迁移速度提高至原来的4倍,物理服务器的部署速度也提高至原来的32倍(15分钟对比8小时)。
从用户的需求及一些基于“云”的管理平台的案例,我们看到,采取全新的管理模型和灵活的功能架构,建立一个灵活、高效、可扩展的平台,是数据中心从原来的简单合并向整合优化和提供服务的方向发展的必要手段。未来,校园云数据中心将面临云安全、灾备、规模与成本的平衡、基于云服务的数字校园应用建设等的挑战。对于数据中心来说,在探索新技术的同时,要根据人力、技术和管理的实际情况,配合学校的顶层规划思路,有步骤地、渐进式地发展。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