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超大规模SAN
令人高兴的是,新的fabric技术已经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大规模SAN中SNS、ISL、汇合及广播等问题,这些新技术包括10 Gbps交换机间链路、动态分区,和SAN路由等。在控制设备之间采用一个或多个10 Gbps ISL不仅简化了线缆的铺设,而且克服了中继和负载平衡问题。
关于如何提升ISL链路的性能同时确保帧的正常发送,fabric厂商已经做了一些时间的努力。例如,通过4个中继交换机间链路发送的单一序列帧也许会按随机顺序到达目的地。如果不采用复杂的排队算法,是不可能利用多个交换机间链路来增加带宽的。
另一方面,如果只通过指定的ISL发送序列,就可能造成一些ISL被过度使用,而另一些ISL却未得到充分利用。只要用一个10 Gbps ISL替换多个2 Gbps的ISL,即可解决性能和帧发送等问题。
动态分区
动态分区(由Sanera开创,现在是McDATA产品线的一部分)通过将单一大型控制设备基于硬件技术分割成不同的SAN分区,解决了SNS表的臃肿问题。例如一个256端口的控制设备可被分成多个独立的分区,为不同的部门或应用服务。由于每个分区都有一个更小的SNS,并且独立于其它分区进行操作,因而减小了每个分区的汇合时间。
另外,动态分区还允许在每个分区上运行不同的微码版本,并且每个分区可以重新设置而不影响整台交换机。采用帧标记的基于软件的方案(如Cisco的VSAN)可将一台交换机内的数据流分离,但是无法适应多个微码版本或有选择地进行重新设置。
SAN路由
SAN路由技术(Nishan Systems首创)通过提供一个三层路由功能连接SAN,解决了大规模fabric的问题。SAN路由并不主张创建一个会出现SNS、汇合及重新配置等问题的单一大规模fabric,而是坚持每个SAN分区的自主性,并且同时允许SAN分区之间进行指定的存储对话。
客户要求能够在数百甚至数千台设备之间共享存储资产,并且消除大规模网状SAN所具有的扁平网络问题,SAN路由正与客户的这些需求相一致。正如IP路由解决了桥接LAN的广播风暴问题,SAN路由则能够让客户利用多个分离的SAN构建稳定而大规模的存储网络。
总的说来,这些新方案可以帮助存储经理们达到他们的业务目标,即以更低成本更有效地共享和管理存储资产。这样就能满足光纤通道架构的需求,而不必强迫客户使他们的业务目标适应SAN技术的特殊性质。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