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PFv3
OSPFv3是OSPF版本3的简称,主要提供对IPV6的支持,遵循的标准为RFC2740(OSPF for IPV6).
OSPFv3和OSPFv2在很多方面是相同的:
Router ID,Area ID仍然是32位的。相同类型的报文:Hello报文,DD(Database Description,数据库描述)报文,LSR(Link State Request,链路状态请求)报文,LSU(Link State Update,链路状态更新)报文和LSAck(Link State Acknowledgment,链路状态确认)报文。相同的邻居发现机制和邻接形成机制。相同的LSA扩散机制和老化机制。
OSPFv3和OSPFv2的不同之处:
OSPFv3是基于链路(Link)运行,OSPFv2是基于网段(Network)运行。OSPFv3在同一条链路上可以运行多个实例。OSPFv3是通过Router ID来标识邻接的邻居。OSPFv2则是通过IP地址来标识邻接的邻居。
BGP4+
传统的BGP4只能管理IPv4的路由信息, BGP4支持的三种IPv4信息分别是: Next-hop属性(用一个IPv4地址表示)、 Aggregator属性(包含一个IPv4地址)和NLRI属性(IPv4地址前缀)。 对于使用其他网络层协议(如IPv6等)的应用,在跨自治系统传播时就会受到限制。为了提供对多种网络层协议的支持,IETF对BGP4进行了扩展,形成BGP4+。IPv6利用 BGP的多协议扩展属性,达到在 IPv6网络中应用的目的,BGP 协议原有的消息机制和路由机制没有改变。为了实现对 IPv6协议的支持,BGP4需要将IPv6网络层协议的信息反映到NLRI及Next_Hop 属性中。BGP4+中引入的属性分别是:
MP_PEACH_NLRI,用来告知对等可行性路径,允许路径告知网络层用于下一跳的路径地址,同意特定路径报告部分或所有子网的连接点(SNPAs);
MP_UNREACH_NLRI,用来撤消服务器上的多路不可行性路由。为了提供后台兼容性,同时也能简化进入BGP-4多路协议的介绍,两种新的属性,多路协议可获得NLRI(MP_UNPEACH_NLRI)并且MBGP可用于不可获得的多路协议。
MP_PEACH_NLRI 用来携带可获得目的文件组,同时利用下一跳信息转发这些目的文件。
MP_UNPEACH_NLRI 主要用于携带不可获得目的文件。这两种属性都是可选的且不传递的。按照这种方式,不支持多路协议能力的说话者将忽略这些属性携带的信息,并不再将它传送给其他BGP说话者。
IPv6组播路由协议
IPv6提供了丰富的组播协议支持,包括MLDv1、MLDv2、MLDv1 Snooping,PIM-SM、PIM-DM、PIM-SSM。
1. IPv6组播路由协议1 MLDv1
Multicast Listener Discovery for IPv6(简称MLD)为IPv6组播监听发现协议,MLD是一个非对称的协议,IPv6组播成员(主机或路由器)与IPv6组播路由器的协议行为是不同的。它的目的是使IPv6路由器采用MLD来发现与其直连的IPv6组播监听者的出现,并进行组成员关系的收集和维护,将收集的信息提供给IPv6路由器,使组播包传送到存在IPv6监听者的所有链路上。
MLDv1与IPv4的IGMPv2基本相同,区别有两点:0MLDv1的协议报文地址使用IPv6地址;离开报文的名称不同MLDv1的离开报文,是Multicast Listener Done,IGMP的离开报文是IGMP Leave。
2. IPv6组播路由协议 2 MLDv2
MLDv2相对于IGMPv3增加的主要功能是成员可以指定接收或拒绝来自某些组播源的报文,以实现对SSM模型的支持。
3. IPv6组播路由协议3 MLDv1 Snooping
MLDv1 Snooping与IPv4的IGMPv2 Snooping基本相同,惟一的区别在于协议报文地址使用IPv6地址。
4. IPv6组播路由协议4 PIM-SM
PIM-SM称为基于稀疏模式的协议,无关组播路由协议,它运用潜在的单播路由为组播树的建立提供反向路径信息,并不依赖与特定的单播路由协议。
IPv6的PIM-SM与IPv4的基本相同,区别在于协议报文地址及组播数据报文地址均使用IPv6地址。
5. IPv6组播路由协议5 PIM-DM
PIM-DM为密集模式的协议,无关组播模式。
IPv6的PIM-DM与IPv4的基本相同,惟一的区别在于协议报文地址及组播数据报文地址均使用IPv6地址。
6. IPv6组播路由协议6 PIM-SSM
PIM-SSM采用PIM-SM中的部分技术实现SSM模型。由于接收者已经通过其他渠道知道组播源S的具体位置,因此SSM模型中无需RP节点,无需构建RPT树,无需源注册过程,同时也无需MSD P 来发现其他PIM域内的组播源。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