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的互联网大会,前所未有的热闹,互联网大佬缺席的二十周年纪念仪式上,稍嫌美中不足,但恰又表现了中国互联网的另一种生态--草根驱动的互联网。
今年的互联网最热门的话题是移动互联网,各类APP应用的创始人纷纷登台,述说自己的创意与发展趋势,6亿多的网民,成为支撑所有这些应用的群众基础。无论是商业模式,还是经营管理,或者是产品创意,如何挖掘草根价值,成为当下的互联网生存之道。
闭幕论坛上,360的CEO周鸿一有一个很形象的说法:“我们一群六十年代生的老人,带领一班70后的管理层,让一群80后的孩子,为90后的孩子做产品。”这就是互联网的生态。长江后浪推前浪,互联网时刻处于被颠覆和改变中,不变的是群众基础,价值与利润在对草根的挖掘中不断得到体现和放大。
十五年前,当网民达到一千多万时,互联网的光环被迅速放大,而当年最大的问题是整个IT用户的人群和上网的人群,还并不能代表社会的主流群体,这个群体没有掌握经济命脉,互联网的应用也尚未真正融入他们的工作与生活。当时的互联网行业更像今天的圈子,业内精英人士互相欣赏,缺乏草根支撑。真正占社会大众主体的消费群体也不成熟,更不用说传统产业,普通的商业人士远离互联网,互联网的商业模式难以得到突破。
如今,网民超过了6亿,互联网渗透到传统行业甚至草根生活的各个角落,互联网的非线性战略模式的挖掘,给了这个产业莫大的动力。这个非线性战略模式正是基于草根的。Facebook的创始人扎克伯格说:Facebook天生具有病毒效应。Facebook起初只是在校园自发生长,后来添加工具,让用户跟用户介绍朋友加入,这种病毒式的传播不断制造产生了10倍级的内容,并在校园里突飞猛进,扩展到社会,创造了Facebook的成功神话。当今互联网,也正挖掘和寻找这种非线性的模式,年轻的草根群体为其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我们也看到,互联网二十年的十大事件,有两个事件均与我国互联网草根培育有关的,之一是1995年至1996年,CERNET和CHINANET相继开通,第二是2003年,国务院正式启动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CNGI。一在二十年前,另一在十年前,培养了我国第一代和第二代互联网的管理与技术人才队伍,培育我国互联网产业的创新能力,可以说,这培育了我国最早的一批互联网用户,正是这批用户,在互联网二十年迅速的发展历程中,孕育了具备互联网思维的创新人才和创业人才,也成就了这个产业最强大的驱动力--草根基础。
与其他的互联网重大贡献并列于二十年间,这也体现了国家在一个产业发展中卓见远识。
(《中国教育网络》2014年9月刊刊首)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