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无边。在网中央,TO BE OR NOT TO BE(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
譬如,“蛛网”是蜘蛛的天堂,蜘蛛在网上驰骋狩猎,衣食得以保障。“蛛网”则是蚊子的坟墓,蚊子沾上它,就越挣越紧,无法摆脱。
同样,在互联网这张大网上,善用者会四处出击,广猎有益的网络资源为己所用,让工作生活因网络相助而游刃有余。相反,网络成瘾者往往沉迷其中而难以自拔,少数极端者可能因此沉沦甚至毁灭。
善用网络与沉迷网络者,结局差异何其大也!
网络成瘾问题研究者众多,分析方法也不尽相同,但对成瘾原因的分析基本都从内因和外因两方面着手。其中,性格、素质等内因自因人而异,而外因却都比较一致,那就是网络成瘾者所受到的推动力和拉动力。
所谓推动力,是指难以排解的学业竞争和社会压力很容易将他们推向无边的网络。据调查显示,大学生群体中,大学四年级学生的网瘾比例远远高于其他年级。大四学生即将毕业走向社会,内心需要承受巨大的压力。当巨大压力很难排解时,陷入网络,逃避现实就成为一个看似轻松实则不负责任的选择。
所谓拉动力,则是指来自网络游戏和网络聊天等的刺激和诱惑能轻而易举地将他们拉进互联网。如今的拉动力甚至不仅于此——在一些地区的城乡结合部,网络游戏已经成了一项连接网吧与“上网打工”者的产业链,网游“练级”居然可以获取一定的经济回报。据说一些网吧招募网络爱好者,进行短暂的培训后,便让他们在网吧里过着朝九晚五的“上班”生活,通过赚取虚拟货币来获得相应的结算工资。
于是,有些学生就在这一推一拉之间,迷失了自己。当然,并非只着眼于学生“网络成瘾”问题的简单现象剖析,而是从教育信息化的角度,试图找出一些有助于解决问题的办法。比如,通过本期重点策划的“职业教育信息化”专题可以看到,已有或即将建设的越来越多的直接针对就业的职业培训课程资源,可能成为挽救毕业班网瘾者的重要拉动力;国家对于职业教育和培训的重视程度,也有望使更多的学生获得勇敢接受就业压力挑战的信心。……
我们有理由相信,对于学生在网上到底是成为“蜘蛛”,还是成为“蚊子”,TO BE OR NOT TO BE,我们未来将会获得更多乐观的答案。
(《中国教育网络》2006年1-2月刊)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