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
《中国教育网络》:流式健康测量系统的创意来源是怎样的?该系统的具体构成有哪些?
李向东:我们的队员均来自“移动医疗”教育部-中国移动联合实验室,它是一个部级重点实验室。在实验室的学习中,我们需要进行移动通信与医疗行业融合的学习研究,因此就调研了当今一些健康测量设备的现状。发现现有的移动医疗健康测量设备虽然百花齐放,但都功能单一,并且这些系统都分散在健康服务过程的部分环节,形成了大量健康数据,却未进行标准化整理和应用,造成数据资源浪费;此外,由于大部分健康服务设备软硬件的紧密绑定,使得设备的服务升级变得繁琐。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团队研发了流式健康测量系统,以满足社区、家庭进行个人健康测量服务的需求。
流式健康测量系统整体采用C/S模式,由采集前端、用户终端和后台服务器三部分构成。采集前端可提供标准化的医疗传感器接口与通信接口(蓝牙等),负责采集人体主要生理信号并进行标准化封装,同时实现与用户终端之间的跨平台通信。用户在流式执行技术的支持下,能够通过用户终端从后台服务器按需动态加载各类测量程序,从而控制采集前端实现人体生理指标本地测量的功能。后台服务器统一存储和管理各种健康测量程序,根据用户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医疗测量服务,同时负责维护用户的各项历史测量记录。
《中国教育网络》:流式健康测量系统的最大创新点表现在哪里?
李向东:我们认为它最大的创新点表现在程序流式执行设计,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传统的软件被分为很多小的具有特定某部分功能的软件,用户可以按需加载所需软件,加载之后占用终端的存储空间很小;当程序运行结束后,用户可选择让其“流走”,不再占用终端存储空间。二是,用户在使用时,只需点击所需软件图标,该软件就会从后台服务器流式加载至终端执行,免除繁琐的安装过程,实现“一键使用”,可以很大程度上改善用户体验;三是,软件在后台服务器可以进行统一的存储和管理,软件在云端更新,保证用户每次加载的均为最新的应用程序,免除了繁琐的软件更新过程,同样大大改善了用户体验。
《中国教育网络》:有关流式健康测量系统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如何构想的?
李向东:流式健康测量系统会提供统一化的开放编程接口,供不同医疗软件公司开发医疗测量软件,供用户动态加载使用,并按用户使用计费,最终形成用户花费低、不同医疗软件公司和系统提供者合作共赢的新型商业模式。
我们对于未来的规划构想,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首先设计流式测量编程模型,以将流式执行技术的细节进行封装,商家和开发者可依照提供的接口文档来编写符合的流式应用程序,从而可以方便地将程序流向终端的流式支撑平台,进而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有效的服务。
第二,现在的这套系统的采集前端还较为复杂,包含血压、脉搏、体温测量等各种传感器,使用起来并不是很便捷。未来我们计划研发移动医疗可穿戴测量设备,设计出“腕戴式”可穿戴测量设备,使得流式测量系统更加小型化和便捷化,极大地方便用户对医疗服务的获取。
第三,计划研发“健康盒子”。考虑到老年人用户群体使用智能手机等智能终端的不便捷性,设计与研发“健康盒子”,实现终端运行界面通过大屏幕电视显示,从而优化移动医疗设备与用户间的接口,使得用户(尤其是老年人用户)更加便捷地获得移动医疗服务。
第四,还将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合作,研发基于HTML5的医患互动服务平台。主要是实现医疗信息的实时推送与提醒,可将测量结果与提醒信息推送给用户或其家属,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中国教育网络》:在项目研发过程中,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对于大学生创业你们是如何看待的?
李向东:在经历了整个项目的研发过程中,自己的能力提升了很多;同时参加过多次全国大赛和多个重要场合的演示,见识也增加了很多。
个人认为大学生创业往往成少败多,因为大学生不仅仅受到到个人知识、能力和经验的限制,另外创业的资金来源也是很大的问题,我们的项目目前还没有走向市场,很大程度上是缺乏资金。但大学生有热情,有好的想法,还是应该得到鼓励和支持,国家和高校应给予更多的创业培训、优惠政策、资金支持等多种机会,加大创新创业支持政策的宣传力度,惠及更多有心创业的学生。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