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模式改革国家试验区、中小学生课外文体活动工程全国示范区、教育信息化全省首批试点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区……为什么又是迎江区?除了当地政府优先发展教育的战略外,更有迎江教育人永葆的改革传统和创新争先的特质。
“迎江区的教育信息化为全省中小学信息化建设应用带了个好头,非常值得学习。”在11月4日由安庆市迎江区承办的安徽省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现场会上,淮北市烈山区实验中学教师许咸尚发出如此感慨。
“有责任把迎江的经验在全省推广。”安徽省电化教育馆馆长朱庆在现场表示。
九所参观点学校的点上参观、12所学校信息技术技能操作的现场展示、22个信息技术教育案例图文呈现、24个数字故事现场播放、整个现场展示实现全程录播、扫描会议云二维码即时了解相关进程……“每一个环节都彰显出实实在在的信息化应用风景”成为与会代表的一致共识。
安徽全省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现场交流会在迎江区举办绝非偶然。自2012年成为安徽全省首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区以来,该区上下以“一盘棋”的态势整体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不仅带动了一批信息化硬件设施的升级装配,更让全区每一名师生获得实实在在的受益。尤其是该区立足信息化建设打造的一系列创新风景,更是引发了各方的诸多关注与点赞。
每年近千万元投入
——教育信息化设备成为学校最靓装配
“定格课堂及画面回放,可以更好地发现问题,聚焦教研的核心环节。”11月13日,迎江区人民路小学教导处主任马晓敏在学校新建的录播教室里开展微格教研时表示。
自从9月22日该教室建成并投入使用以来,该校的教研活动几乎都放在了这里进行。区教育局党委委员、人民路小学校长肖培英说,本学期除了使用录播教室外,学校还建成了新的校园电视台——晨风电视台,这是迎江区自华中路第一小学于1999年建立小红花电视台后的第二个校园电视台。
人民路小学的两处信息化设施只是试点以来迎江区打造教育信息化风景的一处缩影。
在2012年成为首批全省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以来,迎江区每年投入近千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教育信息化建设。不仅如此,该区还研究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的实施意见》、《迎江区教育信息化“十二五”规划》等政策性文件。区委书记叶建、区长李斌、分管副区长斯媛等领导更是多次就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调研指导。
该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周先为介绍,得益于区委、区政府对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三年来,几乎每年都有新的信息化建设项目落地,教育信息化应用已经形成了一条清晰的升级印迹——
2012年,将全区六百多台老式电脑全部更新;2013年,装配“班班通”教室220间;2014年,从边远农村地区开始实施“人手一机”工程,曾获省教育厅厅长程艺点赞的华中路第一小学小红花电视台成功升级、2015年改扩建华中路第一小学多功能教室、建成人民路小学录播教室……
目前,全区中小学100%建成校园网、100%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100%配备多媒体信息终端、教师人手一机配备达到100%,学生人机比达到7∶1,一条通往教育现代化的“信息高速公路”已然铺就。
如今,走进迎江区的任何一所学校都可以见到宽敞明亮的网络机房和多媒体教室,先进的数字化设备和教学平台,教育信息化设施设备已然成为学校最靓的装配。
“每一间教室都成了方便、快捷的智能终端,每一台电脑都成了电子备课的实施载体”。在师生们的眼里,覆盖全校的无线网络,可以让师生们随时随地进行网络学习和交流;电子备课的全面普及,让教师们不再为案牍劳形而耽误时间,省下的精力被用于新的教学研究;“班班通”的全面装配,不仅让课堂鲜活灵动起来,也让学生们有了更多参与和展示的机会;班级博客、QQ群、校讯通、微博、微信、成长评价卡的充分利用,让局校、家校、师生之间的沟通实现了零距离。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