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上午,在北京、天津、河北三地举行了“京津冀语文同课异构”教学研讨会。东北师大附中朝阳学校、天津育贤中学、河北石家庄41中三所学校的语文老师分别就作文课进行试讲,百余名语文骨干教师参与研讨。
“目前作文课随意性和碎片化比较严重,引导学生怎样围绕中心选材便是此次京津冀语文同课异构研讨会着力解决的问题。”东北师大附中朝阳学校副校长、语文高级教师张钧介绍道,同课异构,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不同名师对同一课不同的教学策略,迥异的风格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并由此打开了教师的教学思路,有利于教师改变教学方式,进而提高语文教师教学质量。
在北京的试讲课堂,张钧为初一年级的学生上了一堂关于“亲情”的作文课。他首先让学生给亲情做了一个定义,有的学生说“亲情是安全屋”,有的学生说“亲情是和煦的阳光”,有的说“亲情是冬日里一抹暖阳”……在孩子们不断发散思维思考的过程中,他鼓励孩子将重心聚焦在一个典型的故事上。“语文学科素养很注重思维的训练,希望通过这样的作文课让学生拿到话题的时候可以脑洞大开,丰富联想,根据作文命题中心的需要,有效取舍再聚焦,让孩子思维从辐散到辐辏,再通过语言的组织,帮助孩子表达出真实的感情。”张钧如是说。
在谈到传统文化如何更好地走进语文课时,张钧表示,应利用好课堂内、周边环境和实践活动三个途径。东北师大附中朝阳学校则安排不同年级的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异地游学活动,让学生在游学过程中感受不同自然人文环境中的地理、历史等文化知识,开阔视野。同时,保证语文学科有不低于10%用于综合实践活动,将剧院、图书馆、博物馆、社区变成语文的课堂,逐步构建立体多维的大语文课堂。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