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沟小学中午排队等待吃饭的学生。
“从2006年到2016年,10年来我们为南部山区10000多户农民家庭每家培养出了一名大学生。”六盘山高级中学校长金存钰说。
这所位于银川的学校由宁夏于2003年投资3.3亿元所建,专门面向宁夏南部山区九县区和川区“移民吊庄”招生。
积极发挥教育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宁夏回族自治区正进行着一场“造血式”的扶贫:以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来“拔穷根”,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投资3.3个亿给山区的孩子们建设“城市学校”,重点大学升学率超60%;推行营养餐计划,让农村的孩子也能吃上免费的早午餐……
建设实训基地,职业教育“拔穷根”
5月8日至10日,澎湃新闻随教育部“喜迎十九大教育看变化”中央媒体采访团前往宁夏,围绕“教育民生扶贫”主题进行实地调研。
作为宁夏职业教育的“领头雁”,宁夏职业技术学校承担着助力精准扶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责任。
为了提高学生们的动手能力促进就业,在学校里,除了教学楼和校舍,还建有508亩农科综合实训基地,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手把手学习培育菌菇、种植草莓、养护花卉等。
“像多肉植物,现在市面上都很火,学生们学会了自己在家就能做,可以开个花店或者网店卖,这就能创业了。”该校生物与制药技术系副主任张萍向澎湃新闻介绍称,学校里很多孩子都来自农村,家里有地,在学校学完回家就可以种植创业。
她还表示,目前大多企业都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求高,学校2014年建立了实训基地后,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现在企业非常喜欢我们的学生,根本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
该校食用菌生产实训中心主要培养掌握食用菌生产技能的高素质人才,并重点开展教育扶贫,针对六盘山集中连片等特困地区有培训需求的新成长劳动力定向开展培训。
中心主任王占平告诉澎湃新闻:“中心目前已经带动110多家农户发展食用菌生产,年均生产菌菇20多万斤,产生的经济效益近百万。”而学校毕业生一次就业率高达98%。
宁夏职业技术学院实训基地里的学生
而在宁夏固原市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除了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外,学校还得保证学生“留得住”。
为此,除了国家助学金、免学费政策,固原地区还实施了9+3职业教育专项资助政策,自治区财政对固原地区中职全日制在校生每人每年补助2200元(800元住宿费、400元书本费、1000元生活补助费),学生读书生活几乎不花家里一分钱。
固原市隆德县职业中学还实施了“雨露计划”,对于建档立卡户的学生,每年可享受县扶贫办每年3000元的资助。
“我们的学生都是隆德县周边的学生,家庭条件都不太好,在学校里读书基本不用花钱,学校的环境和设施又很好,现在的学生真的很幸福。”该校学前教育4班的班主任李红介绍道,学前教育是学校热门专业之一,学生们读书时几乎不用花钱,出了校们就有工作,就业率达100%。
投资3.3亿,给山里孩子建设一所“城市高中”
在精准扶贫的过程中,“扶贫先扶智”一直是扶贫重点。为此,宁夏于2003年投资3.3亿元在银川市建设了六盘山高级中学,专门面向宁夏南部山区九县区和川区移民吊庄招收初中毕业生。
六盘山高级中学小广场上看书的学生。
像“城市学校”一样,在宽敞整洁的校园里,坐落着一排排红砖教学楼,学生们穿着整齐的校服。
“我们所有的学生都是免费入学,此外政府每年还会给农村户口学生每人发放1000元的生活费。”校长金存钰告诉澎湃新闻,学校还通过爱心企业、爱心人士捐资助学,创建了“燕宝班”、“杉树班”等资助班,每年资助金额达1000余万元,受益学生达80%以上,特别优秀或贫困的学生每年可获得3000-5500元的奖助学金。
据金存钰介绍,从2003年建校至今,学校共招收了初中毕业生22000多名,高考本科升学率高达96%,重点大学的升学率则超过60%,已经有8607名学生考入重点大学,其中36名学生考入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
“可以说,从2006年到2016年,10年来我们为南部山区10000多户农民家庭每家培养出了一名大学生。”金存钰表示,学校真正发挥了教育从根本上阻断贫困的作用,切实提高了南部山区的人口素质,加快了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
在学校小广场上,高三学生张蕊告诉澎湃新闻,自己就是从南部山区隆德县考过来的学生,“家里父母都是种地的,条件不太好,所以中考后选择了来这个学校,因为听说有国家和政府政策的支持。”
张蕊说,自己每个月饭卡有100元餐补,银行卡里每年还能收到2500元的补贴,而学校的学费和住宿费全免,不会给家庭带来任何负担,“我还有个妹妹在读6年级,希望她以后也能考来我们学校。”
每天5.6元,让山区学生吃上营养餐
“学校的饭很好吃,比在家的还好吃,家里没有那么多肉。”在固原市原州区三营镇甘沟小学,12点10分下课铃一响,学生们就拎着饭盒跑向饭堂,排队领取学校免费提供的营养午餐。
而这些都得益于宁夏开展的营养改善计划。“我们这个免费午餐从2012年就开始实施了,在全国都是起步较早的。”原州区教育局营养办主任杨永强说,免费午餐是宁夏在一无先例、二无经验的基础上在全国率先开展的试点工作。
“标准是每生每年5.6元,其中早餐0.6元,午餐5元。”杨永强说,目前实施的标准,比国家规定的标准还多出了1.6元,“超出的部分全部由自治区政府承担,5块6毛钱是全部吃到孩子肚子里的,水煤电费都是区政府出的。”
“刚开始的时候,家长不了解这个营养餐工作,很多家长都专门从家里跑到学校看看到底是什么情况,当他们看到孩子嘴里吃的都是肉、鸡蛋这些的时候,都不由自主的竖起大拇指。”
在甘沟小学,宽敞明亮的饭堂里挂着监控显示屏,展示着备菜间、厨房、储物间等内部的实时视频。墙上还挂着每周的食谱,主食以烩面、米饭、花卷为主,辅食则每日有牛肉,配合蔬菜、粉条、土豆等。
“我们每周两次两菜一汤,差不多7元一顿,平时是一菜一汤,因为拨款是按照每年200天,但学生们实际用餐时间是180天左右,剩余的钱我们就用在改善伙食上。”三营镇中心校校长何万里说,所有营养改善计划的钱,学校都一分不少让学生吃到嘴里。
午饭时,一名三年级的学生告诉澎湃新闻,学校的午饭一直很好吃,“在家里是吃面条,在学校有米饭和菜,每次都能吃的很饱。”
孩子们的早餐也是在校免费食用,在隆德县张程中心小学,学生们早上可以喝到一碗鸡蛋汤,还有花卷,每周有两天每人可以吃一个水煮鸡蛋,彻底告别了以前“馍馍泡水”的时代。
“现在孩子在学校吃饭,我们真的很放心。”张程中心小学一名六年级学生的家长张菊花告诉澎湃新闻,小儿子的学费、书本费、伙食费全免,家里几乎不用花钱,“大儿子没有赶上这种好时期,那时候我们压力很大,现在真的觉得政策很好。”
据杨永强介绍,自2012年实施营养改善计划以来,每年惠及学生28万人、教师1.1万人,连续6年实现营养餐食品安全和资金应用“零事故”,被教育部作为“宁夏模式”向全国推广。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