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终端一天累计使用时间:小学生不超过60分钟,初中生不超过100分钟
1月5日,成都市教育局发布了《关于切实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要求学校不得将家庭作业变成家长作业,不得要求家长批改、检查教师布置的作业并签字。
其中还首次对学生移动终端的使用作出规定,要求学校不得统一要求家长购买电子设备或需付费的软件,用于上课、作业等教育教学活动,并指导学生合理控制使用移动终端的时间,原则上一次连续使用时间不超过20分钟,一天累计使用时间小学生不超过60分钟,初中生不超过100分钟。
家庭作业
不得要求家长批改检查并签字
《指导意见》指出,一年级新生实行“零起点”教学,要基于学生认知能力开展有效教学,不忽视学生差异,不赶超进度,不增加难度,不随意拔高教学和评价要求。
各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要指导学校建立作业调研、调控及年级作业集体设计等制度,来控制学生的作业总量,避免各学科老师“各自为政”,累积布置过多的学科作业。
同时,各学校要将作业量控制纳入学校常规管理,明确作业研发、审核、总量控制等环节的责任人,推行精选分层等作业布置改革,建立分年级、分班各学科作业量、学生完成作业时间的统筹和公布制度。
严禁布置惩罚性作业,不得将家庭作业变成家长作业。应要求学生抄写所布置的作业项目。鼓励教师布置重在促进运用与学生自我体验的实践性作业。此外,教师应认真批改作业,不得要求家长批改、检查教师布置的作业并签字。指导学生减少随身携带书籍,减轻书包重量。
上课时间
小学不早于8:30 初中不早于8:00
对于学生的学习时间,《指导意见》要求,小学、初中走读生每天在校集中学习时间分别不超过6小时、7小时。小学不得早于8:30、初中不得早于8:00安排统一的教育教学活动,不得占用学生自习及午休时间。不得组织走读生上晚自习,寄宿生晚自习结束时间不晚于21:30。小学、初中学生每天睡眠时间应分别不少于10小时、9小时。
考试评价
禁止通过家长群公布成绩名次
在考试评价方面,禁止对小学三年级以下(含三年级)及六年级学生进行任何形式的区县级统一考试及学业质量监测(小学毕业考试除外)。小学每学期可进行一次期末文化课考试,初中每学期文化课考试不得超过两次。各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要对区域内学校期末文化课考试题建立大数据分析、评估制度,把试题难度控制在国家课程标准内。
同时,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也要严格控制考试成绩、学业质量监测结果、升学等因素在考核评价学校及教师中所占比重。教育行政部门不得以任何形式下达中考升学指标,学校不得以任何形式宣传中考成绩、升学率等情况。
禁止学校通过家长微信群、QQ群等任何形式公布学生的考(测)试成绩和名次。禁止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和排列名次。
移动终端
不得统一要求家长购买电子设备
《指导意见》还首次对学生移动终端的使用情况作出了规定。要求学校不得统一要求家长购买电子设备或需付费的软件,用于上课、作业等教育教学活动,并指导学生合理控制使用移动终端的时间,原则上一次连续使用时间不超过20分钟,一天累计使用时间小学生不超过60分钟,初中生不超过100分钟。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强制或变相强制学校或学生、家长购买或捆绑购买任何教辅材料,不得进入学校宣传、推荐、推销任何教辅材料。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教师不得向学生推销或者变相推销教学辅导资料及报刊。
谁来负责
校长为“减负”工作第一责任人
《指导意见》指出,校长为“减负”工作第一责任人。学校要设立“减负”举报电话,定期开展检查、指导,将检查结果纳入年度考核中。
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指导督促不力、问题突出的,由市教育局给予通报批评、约谈主要负责人、扣减年度目标考核分数、取消评优评先资格等处理,并限期整改。学校违反规定的,由主管教育行政部门视情节轻重,给予学校及校长警告、通报批评、取消评优评先资格等处理,并限期整改。个人违反规定的,由所在学校、单位或教育行政部门视情节轻重,给予通报批评、诫勉谈话、取消评优评先资格或行政处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成都市教科院基教所副所长张碧荣:
减负文件引导树立前瞻的教育观
成都市教科院基教所副所长张碧荣表示,家庭作业总量的控制,能够促使学校和老师对于学生作业的布置,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做到“少而精”,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育教学质量。
“从孩子的长远发展来看,做太多的作业并不一定有利于未来人才的培养。”张碧荣说,目前,大部分家庭作业的作用都在于对孩子“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如果孩子花了大部分学习时间在作业上,更多的综合素质则难以得到发展。
因此,张碧荣建议,在减负以后,孩子应将更多时间花在更有意义和价值的学习中去,“未来时代一定是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时代,因此,除了训练孩子的‘双基’,更要培养孩子那些将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都无法替代的人才素养。”
张碧荣表示,成都减负文件的出台,几乎每一条都呼应了家长当下的担忧,不仅仅为学生减轻了课业负担,也促使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引导学校和家长树立前瞻的教育观和人才观。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