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备受热议的“爆款”课程,是教育部最新纳入高校专业的电竞,被解读为“上课就是打游戏”,引网友感慨“生不逢时”。
事实上,2003年电子竞技就被列为正式体育项目,2011年起高校电子竞技专业课成为最火爆的公共选修选课之一。电竞进入高校专业,在专家看来还有点“进得太晚”。
除了打游戏,一边上课积学分还能一边赚钱,这样的好事也成了真。9月22日,上海财经大学的FinTech课程开讲,这是全国第一个互联网金融高校公共选修课,并将计入大学学分。专家称,这样的课程是“千呼万唤始出来”,还应该开发得更多,大学生们对课程的追捧让其迅速成为大学校园新奇课的“爆款”,学生需要秒杀才能抢到名额。
理财体验金让这门全国首门互联网金融学分课更具实战意义。
大学爆款新课程“跨界”互联网金融
中国大学开始尝试不一样的课程:走出校园围墙,“跨界”互联网金融。
9月22日,上海财经大学的FinTech课程开讲,这是全国第一个互联网金融高校公共选修课,并将计入大学学分。与此同时,课程部分内容还与全国数千万大学生共享。
“你的财商,够防骗吗?”“用父母的钱买房,是孝顺还是啃老?”“念书的时候,要不要理财?”这堂“不一样的公共选修课”,上来不谈国事、天下事,而是用大学生最关心的一系列接地气的财商问题,开启了全场大讨论。
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魏航表示,理财、买房,都是如今大学生们常常聊起的话题。这门课程,受到了热烈欢迎:第一次公开选课,这门课只开放了107个名额,瞬间爆满。后来换了个大教室,名额增加到180个,又满了。许多想换来上这门课,或者想“加个号”的,都只能望洋兴叹。
更有甚者,有同学在新生群里放言,“800+收互联网金融,有意私戳”。虽然校方严正表示,并不鼓励这一经济行为,但这门新课的“爆款”程度,可见一斑。
魏航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个性化选修课程”《互联网金融与创新》由上海财大与蚂蚁金服商学院合作共创,意义远不止于打造“爆款”,而在于让大学教育“无边界”。
目前,该学院实施“1+X+3”工商管理类创新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平台,其中“1”为包括由经典阅读与文化传承、哲学思辨与伦理规范、科技进步与科学精神等7个模块所组成的通识教育课程,“X”为由学科共同课和专业(方向)课组成的交叉复合型工商管理专业课程,“3”以“拔尖计划”、“卓越计划”和“创业计划”为导向的个性化多元培养课程。这门《互联网金融与创新》课是为“创业计划”导向的学生打造的个性化课程,也同时放开给所有在校学生选修,为其提供互联网金融前沿的理论与知识。
“这对打破学科边界、打破院系壁垒,实现校内协同、校企协同有着重要的示范作用。”魏航说,这门“一体化”、“无边界”的课,对培养“专通结合”的复合型人才,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有重要意义。
选修名额和场地空间有边界,但教育理念可以“无边界”:开课现场还坐着南京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多地名牌大学的老师,这些大学也是全国青年财商教育公益计划的发起单位,相互探讨大学生财经素养教育。
财商、情商和智商三“商”大PK打响了全国首门互联网金融学分课。
除了教如何赚钱,还教如何防骗
互联网还通过线上线下联动,让这门课的部分内容传递给千里之外数千万人,真正做到知识与信息的“无边界”:课程现场让同学们体验“校园防骗大作战”互动测试,这套由蚂蚁金服商学院联合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网络空间安全与法治协调创新中心共同设计的试题,9月19日起由支付宝“校园生活”推送给全国超过2400万大学生,让大学生在趣味互动中学习防骗知识。
课程研发团队告诉澎湃新闻,这门“互联网金融大学第一课”的现场,从设计到细节都充满个性。
首先,计入学分。是全国第一门互金专题的学分选修课。为期8周的课,由最受欢迎的学院老师和一线互联网金融公司实践者轮流教授,把前沿理念和业务逻辑深度结合。课程结束后,校方课程老师将把实操结果作为学业考核的标准之一,学以致用。
从签到也能看见这门课的“不一样”:每个学生进教室打开手机扫门上二维码,就会进入到有180个学生和授课老师所在的支付宝学习群自动签到,老师会在群里布置作业,还会发理财体验金——这也是全国第一个边积学分、边学赚钱、还能真赚钱的课堂。这堂课学生们全勤出席,一个不少。
第一课程的“第一课”,是由蚂蚁金服研究院副院长李振华讲“互联网金融发展业态与趋势”。他从中国的新经济谈到新金融体系,并解析了移动支付、网贷、互联网银行、互联网基金、互联网证券、众筹、互联网保险、网络征信等各种业务模式,谈到行业泡沫和伪互联网金融兴起。这种对新金融全局性的介绍,大大丰富了同学们过去对互联网金融的零散认识。
在这堂课的最后,李振华给学生们留下了几个思考题:“技术变化,行业的本质变化了吗?”“美国互联网金融发达吗?中国是否会成为互联网金融的下一个中心?”“什么是好的金融、什么是好的社会”……
台下的年轻人们,却被这些问题代入了更专注、更重要和更深远的思考。
专家称中国的学生财商教育起步太晚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青年的金融、财商教育相对滞后。在英国,储蓄和理财在中小学阶段就已经成为必修课,美国孩子从小就学会要如何用钱。中国的财商教育比较滞后,以至于很多学生上了大学仍然信用意识不足,冲动消费、月光甚至负债新闻频出,对网络诈骗等防范意识和知识不足,被骗时有发生,不乏极端案例。
由清华大学等发起的《中国青年财商认知与行为调查报告》显示,近七成大学生认为财富管理技能的作用大,但风险意识与专业化培训匮乏,财商素养普遍不高:四成大学生将股票作为理财“首选”;16.8%的大学生有“小钱买彩票撞大运”的想法;1.4%的大学生参与放高利贷或民间借贷。
专家呼吁,中国青年的理财、投资、财富观念、财务风险意识等,亟需专业教育和引导。
去年年底,国务院办公厅下发意见指出,教育部要将金融知识普及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切实提高国民金融素养。今年4月,教育部、银监会联合下发通知(教思政厅函【2016】15号)要求,通过开设金融学、网络安全学等相关公共基础课或选修课,邀请金融机构、监管机构、网信安全等部门专业人员,在校内开展金融、网络安全知识普及教育。9月1日起,中国人民银行开展2016年“金融知识普及月”,主打“金融知识进校园、进农村、进社区”,有针对性的金融知识普及活动。
专家表示,史上第一门“互联网金融”大学课程“千呼万唤始出来”,不仅是中国高校教育创新又一标志性事件,也是中国青年更好地为社会创造财富的“必修课”。大学生们则称其为“一门必须修一辈子的必修课”。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