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数字化要求我们以全新的视角审视教育、科技与人才“三位一体”的关系,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和体制壁垒,实现三者的深度融合和协同创新,转化为撬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实际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育数字化是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要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
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强调,要深入研究教育强国建设之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作用,谋划实施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构建与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教育体系,充分发挥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的集聚效应、倍增效应,为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发展筑牢基底。
高校,是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集中交汇点,高校的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教育数字化是通过数字化技术与智能化应用的深度融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创新与效能提升,是我们迈向教育强国和创新型国家的必经之路。
如何将高校拥有的丰富科技资源、高素质人才和源源不断的创新能力,转化为撬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实际动力,这是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科技创新者、时代奋斗者的共同责任。这要求我们重新审视教育、科技、人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思考如何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改造传统教育和教学模式,培养适应和引领未来的高素质创新人才。
教育数字化新时代的必然选择
我们必须认识到,只有加快教育数字化进程,才能真正释放高等教育、科技创新及人才培养的巨大力量,并将这些潜力转化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实际生产力。
首先,我们要理解教育数字化不仅仅是技术的应用,更是一种深刻的教育变革。它要求我们以全新的视角审视教育、科技与人才的关系,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和体制壁垒,实现三者的深度融合和协同创新。通过引入先进的数字技术,可以构建起更加灵活、智能的智能中台,促进知识传播与个体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从而提高教育质量与效率。
南京理工大学积极探索大语言模型在高校数字化转型建设中的解决方案,已经接入国内外主流大模型并构建“小私有模型”,推进AIGC(AI Generated Content,生成式AI)应用中台(图1)搭建,面向校内各类用户提供AIGC服务能力。
图1 南京理工大学AIGC应用中台
其次,教育数字化是我们适应未来发展的关键举措。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加快,要想保持国家竞争力,就必须培养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而要达成这一目标,就需要依托数字化手段,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提升其实践能力,同时加强科研机构间以及与产业界的交流与合作,确保科技成果能够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南京理工大学在AIGC中台接入各大语言模型的基础上,正在不断接入各类AIGC应用,包括师生数据要素服务、教学过程数据AI分析、智慧树知识服务、深信服安全GPT、论文辅助阅读、代码助手、新闻写作助手等等,以插件的形式在蓝鲤智能助手、chatplus等师生交互界面中呈现出来,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在整体推进中实现重点突破。
数字化应遵循科学方法论
高校教育数字化要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推动工作。尤其要在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基础上,以“六个必须坚持”来办学治校,始终站稳群众立场,始终把牢工作主动,始终保持进取精神,始终严守求真务实,始终突出整体协同,始终立足全球视野,坚持问题导向,采取更加精准务实的举措,切实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推动高质量发展,推动高校科技、人才和创新的强大势能转化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动能。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始终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内在统一来把握发展、衡量发展、推动发展。”高校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数字化转型应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我们要坚持创新驱动,不断提升教学和科研的原创性;强化协调性,使各类教育资源配置均衡合理;推进绿色发展,倡导节能高效的数字校园建设;实行开放式发展,吸引全球优秀学者和学生参与我们的教育数字化工作;通过建立合作平台和数据共享机制,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内在统一,需要有效的机制和平台支撑,需要打破传统壁垒,促进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需要通过教育数字化打造一体化的教育、科技和人才贯通通道,推动现代产业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今年4月,南京理工大学联合江苏各大高校和高职院校,成立江苏高校开源开放网信协同防御联盟(图2),通过推动信息共享和联防联控,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来共同应对愈发严峻的网络安全挑战。
图2 江苏高校安全协同防御网络
江苏高校开源开放网信协同防御联盟的主要工作包括:一方面,对各高校应用信息系统的全面梳理,了解各系统的指纹、功能、架构等状况;通过联盟协同运营安全大数据分析,对各校的网络流量进行实时全量安全分析,结合各校内既有安全设备的日志(WAF、EDR、态势感知等)进行统一的安全分析,研判各校安全威胁和事件。另一方面,将各个高校安全数据脱敏后进行交叉碰撞,研判协同防御圈区域共性网络安全威胁和事件,为各校提供事件的精准预警与快速处置响应;建立了协同防御情报共享机制,包括最新的供应链安全漏洞、实时攻击者画像和防御处置策略等,增强和提高整体的预警和响应能力。
“数字引领变革,教育开创未来。”教育数字化不只是一场工具层面的革新,更是一次深远的教育哲学和管理体系的重塑。我们必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并以此为契机,促成教育、科技与人才的协同发展,为培育新质生产力贡献力量。
来源:《中国教育网络》2024年5月刊
作者:李千目(南京理工大学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处处长)
责编:陈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