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据驱动的时代,高校作为知识和创新的摇篮,其内部蕴含着海量且宝贵的数据资源。如何开采和挖掘这些数据资源,释放数据潜能,以推进高校数字化转型?这离不开数据的有效整合和安全共享。那么,什么是数据共享?高校如何实现数据的有效整合和安全共享?数据共享过程中,高校会面临哪些难点和挑战,如何应对?针对这些问题,西安交通大学网络信息中心主任锁志海、武汉理工大学信息化办公室主任马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财务处处长王海涛进行深入对话。
认识数据共享
锚定出发点和目的地
对于数据共享,至今仍缺乏一个清晰而明确的界定,且不同的人,认识也千差万别。
西安交通大学网络信息中心主任锁志海认为,数据共享既是一种机制也是一种模式,只是两者的侧重点不同。数据共享机制是指打通组织各部门间的数据壁垒,建立统一的共享机制,加速数据资源在组织内部流动的过程,重点在于促进不同部门、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互通和共享,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决策的准确性。数据共享模式则是通过读取他人数据从而提高数据的利用效率和价值,强调数据共享在提高教学科研活动效率、科技创新发展、优化资源配置和改善公共服务等方面的作用和价值。
我们在采访中发现,也有高校信息化部门领导者认为,数据共享既不是机制也不是模式,而是一种运行于计算机网络的活动,是目标,也是基本需求。由此可见,人们对数据共享的认识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武汉理工大学信息化办公室主任马斌表示,数据共享的本质在于打破信息孤岛,通过数据的互联互通,推动业务的链接融入,实现对资源的快速流转和高效利用,对于提高工作效率、推动社会进步、塑造新质生产力、促进国家发展具有显著意义。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排头兵,应该对标数字中国、教育强国重大战略,深刻领会教育数字化的重要意义,加快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满足人们对教育的期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因此,马斌认为,高校数据共享的出发点和目的地就是全面提升师生满意度和幸福感,并贯穿教育管理服务的各个阶段。
“当前,高校信息化建设和信息系统使用积累了大量数据,数据共享和应用已成为新的挑战和机遇。”锁志海表示,随着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推进,高校数据共享和应用呈现加速发展态势。近年来,各高校纷纷建设了各类数据平台,如中间库、共享交换库、基础数据库、数据治理平台、数据中台等,以支撑数据的高效共享和应用。
高校数据具有数据源多样化、数据异构维度高、数据类型多样化、数据价值高和数据保护要求高等特征。这些特征决定了高校数据在教学管理、科研合作、学生服务、智慧校园建设和科学决策等多个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数据共享对于提升高校管理水平、促进教学科研创新、增强决策支持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锁志海表示,高校进行数据共享建设的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是提升管理效率。数据共享有助于高校实现跨部门、跨系统的信息互通,为学校的管理决策提供准确、及时的基础数据支撑,进一步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水平。
二是促进教学与科研创新。数据共享为教师和科研人员提供了丰富的数据资源,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挖掘教学与科研数据中的潜在价值,有助于推动教学方式的变革以及科研水平的提升。
三是提升数据质量和价值。高校通过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数据平台和数据管理机制,加强对数据的清洗、整理和分析,不断提升数据的质量和价值,同时利用数据挖掘和人工智能技术,深度挖掘数据背后的规律和价值,实现校园内各类数据的全面感知、智能分析、精准决策和高效协同,为高校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四是推动教育改革和创新。以数据为驱动,推动教育教学模式、管理方式、评价体系等方面的深刻变革,不断推动教育教学管理与服务的智能化。
另外,“数据共享是一个广义概念,可以从两个维度去考虑,一个是公共数据共享,另一个是非公共数据共享。”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财务处处长王海涛表示,公共数据共享是自上而下的一项工程,应由国家相关部门牵头,实现战略性发展。例如,2022年3月28日,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上线,实现了全国高校优质教育资源和数据的整合。这种跨区域、跨学校的数据资源整合和统一,最终有利于提高整个教育行业的治理和管理能力。对于非公共数据共享,则应坚持应用原则,学校内部各部门间应基于应用需求去实现数据的共享和互通。
事实证明,无论是公共数据共享还是非公共数据共享,在推进和实现的过程中都并非一帆风顺。
破解推进难题
让理想照进现实
近些年,虽然大多数高校在数据共享方面进行了很多探索,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王海涛表示,大数据分析和挖掘技术虽然为高校数据共享和应用创造了更多可能,但回望这些年,真正落地的应用场景却凤毛麟角。
究其原因,主要是高校在推进数据共享的过程中遇到了以下难题。
首先,数据安全问题亟待解决。锁志海指出,数据共享过程中存在敏感数据泄露、数据不能合法合规使用等安全问题。因此,需要通过数据加密、访问控制、安全审计等安全保护措施,确保数据共享过程中的保密性、完整性和有效性。他认为,在数据管理及使用过程中,高校应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数据安全防护,同时,加强对师生隐私数据的保护,确保数据共享过程中的合规性。
“目前,高校将所有数据统一纳入数据中心,集中存放,‘把所有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导致数据中心的安全问题存在很大隐患。”王海涛表示,为保障数据安全,要坚持“最低量共享原则”。所谓“最低量共享原则”,就是每一个业务部门都会有大量数据,既包括大量的基础数据字段,又包含大量的业务部门的过程数据,在高校发展过程中,需要遵循用到哪些数据就共享哪些数据的原则。
其次,管理机制不够完善。数据共享的背后是管理。近年来,高校内部的部门分割和条块化过于琐碎,造成数据过于分散,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锁志海指出,部分高校在数据共享方面缺乏完善的管理机制,再加上数据共享往往需要多部门协作,但不同部门间存在利益冲突和沟通障碍,导致数据共享意愿不强,影响数据共享的效果。他认为,高校需不断优化数据共享流程,提升各部门在数据共享、使用中的满意度,促进各部门主动参与数据共享工作,并且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高人才队伍的素质和能力水平,为高校数据共享提供有力的数据基础和人才保障。
王海涛指出,这些年,虽然师生在共享理念和意识方面有了大幅提升,但数据管理的精细化程度还有待提高。他认为,管理和数据是相互促进和相互迭代的关系,提高管理精细化程度的秘诀在于把数据“用起来”。高校在业务管理过程中会不断地产生数据,数据的应用和共享又会暴露管理的漏洞和问题,从而反馈给管理,以提高管理能力和效率。管理能力和效率的提高,又会相应地提高数据质量。这样在不断的相互碰撞中,持续提高管理的精细化程度。例如,高校在进行数据整合时,原本数据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就会不断倒逼业务部门完善管理体系。
针对上述挑战,一些高校也采取了相应的行动,在挑战中寻求突破。其中,武汉理工大学探索实施了“理论+实践”双轮驱动的数据共享路径,坚持标准先行,构建了数据共享交换指标体系;坚持应用为王,打造了一批数据共享的典型应用场景;坚持示范引领,持续开展数据治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遵循“三方同意”原则,坚持数据产生部门、数据应用部门和数据管理部门要对数据共享的范围和方式进行审核;基于“三方同意”原则,进行数据安全评估。
“在国家政策的驱动和部分高校的不懈探索下,一些理想的应用场景也正在回归,但更多的还是要基于最传统的数据整合和业务系统去应用。”王海涛表示,目前在大数据整合和应用方面,国内高等教育领域还没有出现一个非常好的应用场景。近两年,在数据应用和整合上,碎片化的教学资源是一个突破点,可以尝试创造一些理想的应用场景。
在理想应用场景照进现实的过程中,由于数据是动态递增的,所以面向未来,高校持续推进数据共享仍需遵循和制定科学的共享原则,以不变应万变。
制定推进原则
实现科学共享
无规不矩,难铸方圆之器。“高校在推进数据共享过程中应确保数据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合规性。”锁志海表示,高校推进数据共享需遵守以下几项原则。
一是全面共享与例外原则。以全面共享为根本,不共享为例外。高校应尽可能促进数据的全面共享,以提高数据资源的利用效率;但同时,也需明确哪些数据是例外的,即出于安全、隐私或其他合法原因不能共享的数据。
二是合法、合规使用原则。高校各单位在共享和使用数据时,必须确保其行为合法、合规,并对数据的使用目的、范围、方式等进行明确的界定和限制,以防止数据被滥用或泄露。
三是统一对接与避免重复采集原则。高校通过建立统一数据管理平台,实现全校业务数据共享的统一对接和共享,不仅避免了已有数据的重复采集,也进一步提高了各业务系统间数据的一致性。
四是分类分级与授权共享原则。根据数据的敏感性和重要性,对数据进行分类分级管理,并且在数据授权及使用中,各部门应严格遵守学校数据申请审批及数据管理办法,确保申请的数据安全和合法合规使用。
五是“谁使用,谁负责”原则。数据使用部门要对其使用的数据负责,包括数据的全过程管理、安全保密、合规使用等,如果发现数据存在问题,可联系数据生产单位进行修正。
六是个人隐私保护原则。在数据采集和使用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个人隐私保护的相关规定,所有数据采集须按照“一数一源、最小够用”的要求明确数据范围及用途,不得重复采集,数据使用时应严格保护个人隐私,防止数据泄露或被滥用。
七是数据管理与维护原则。通过制定明确的数据管理制度和规范,通过对数据产生、处理、使用等方面的调研,制定科学的数据管理和更新流程,确保数据的时效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以便更好地利用数据资源,为学校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马斌认为,高校实现数据共享目标,最主要的是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要以人为本,让数据“动”起来。高校需进一步加强数据治理,用更加精准的数据赋能教育管理服务的各个环节,赋能教育变革创新,改变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学校治理和教育生态。
二要以数为基,让数据“活”起来。高校要进一步加强数据流转和数据交换,加强数据治理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数据汇聚、流转、共享,加快数据资源目录和数据标准建设,全面提高数据流转效率,提升数据质量和数据安全,聚力破解高校数字化转型中数据壁垒、烟囱林立、反复填报、决策无据等痛点问题。
三要以用为王,让数据“跑”起来。高校应坚持将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紧密围绕学校信息化工作发展目标,坚持应用为王、服务为先的理念,将数据开放共享作为信息化项目建设的必备环节,通过应用牵引数据更好地共享使用,进而推动学校治理体系系统重构。
数据共享在提升高校管理水平、促进教学科研创新、增强决策支持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数据共享不仅能够打破信息孤岛,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还能有效推动高校内部及校际间的协同合作,为高校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然而,长期来看,由于数据始终在变,所以数据的共享和应用也是动态变化的。因此,高校要达成数据共享的愿景,不能秉持“车到山前必有路”的轻率心态,而要具备应需而动、掌控全局的觉悟和意识。
来源:《中国教育网络》2024年10月刊
撰文:陈永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