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1年国家发布“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办法以来,各高校愈发注重内涵和特色发展,提出通过多样化指标对院系年度绩效进行考核。这一举措推动了学科数据建设,同时也对高校的数据整合能力提出了更大挑战。许多高校开始以院系为考核主体,有目的地进行指标数据的收集、管理和多维分析,为学科数据建设奠定基础。
在具体管理中,各院系的目标管理、绩效考核、数据汇总和审核工作量巨大。同时,由于数据填报人员容易出现误填,最终数据的准确性和质量受到影响,且无法实现数据的复用和分析。此外,院系考核所涉及的校务数据分散在各业务系统及线下,指标数据孤立,难以从校级视角进行统一管理。
因此,针对高校院系考核中的填报管理困难、数据孤立及效率低下等问题,亟需开展考核系统的应用研究。本文以华中科技大学二级单位考核系统为例,建立了覆盖全校各层级、各单位的绩效考核评估平台,实现数据驱动管理,显著提升工作效率,减轻管理负担,助力学校内涵式发展。
高校院系考核评估平台建设方案
要实现一个灵活、高效、全面的院系考核评估平台,往往涉及构建考核指标体系、采集指标数据、配置考核方案、考核任务管理等模块建设的任务。如图1所示,本文提出指标体系和数据采集相结合,多层级构建的建设方案,为学校提供完备、好用、满足多样化考核需求的院系考核评估服务。
图1 院系考核评估平台架构
1.建立指标体系
随着“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办法发布,高校院系考核逐步走向指标化的考核方式,用数据说话,以各项指标数据的完成情况来评价和支持学校各单位的发展。那么考核的基础就依赖学校基础指标和各院系学科特色指标组成的指标体系的建立。
指标体系通常以层级关系进行管理,因此方案采用树型结构来管理所有考核指标,并以年份做指标集的区分,构建考核指标体系。为维护指标体系,平台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单独的指标库,从指标类型、指标层级关系、指标数据源关联、指标自身属性等方面支持新增、修改、删除、查询等操作。
2.采集考核数据
高校院系考核数据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分散在各业务系统,另一部分在线下。因此,需要数据同步和数据填报同时进行,全方位采集考核数据。
分散在业务系统的这部分数据大部分是学校的公共业务数据,例如师资、人才、教学、学工、科研项目、科研成果等,常常需要通过公共的基础数据库这一类的数据中台共享到考核系统中。为提高效率,减少数据重复填报,集中化的基础数据库的建立是院系考核评估系统的基础。
院系考核数据除公共数据外,还包括院系特色数据,这部分的数据往往没有留存在任何信息系统中,需要各学科定期收集整理后以数据填报的形式提交到考核系统中。因此,考核平台需要构建一个灵活易用的填报引擎,能够满足多样化的采集需求。平台自带类Excel的填报插件满足基本的填报需求,此外还支持嵌入其他填报工具,丰富填报样式和功能。
3.配置考核方案
如图2所示,考核方案通常包括考核规则、结果评估、流程设置,考核规则涉及参与考核单位的设置、各单位考核指标的设置、考核目标与完成情况之间差距的计算公式等。结果评估针对的是考核指标结果给出定量的分数,针对不同场景、不同被考核对象的特点,设置不同的计分公式、指标权重。流程设置指的是考核流程的设置,包括整个考核环节以及结果评估环节,可以灵活地配置考核节点,增加参与考核填报、审核的人员。
图2 配置考核方案
为实现以上的服务能力,首先需要构建一套灵活的填报模板工具,支持各种繁复的考核、结果评估规则的配置,并且指标数据可以在填报模板中读取和写入。其次是功能强大的流程引擎,涉及多个部门和人员,需要灵活度高的流程设计工具。
4.考核结果可视化
考核流程结束后平台需要提供多种展示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可视化图表、绩效报告、质量报告等。呈现方式包括关键指标达成情况、排名、趋势分析图表等。系统可利用数据可视化技术和统计方法,得到历年考核单位的数据变化趋势,便于学校发展规划部分和被考核对象掌握情况,帮助院系发展决策,持续改善。
院系领导以及考核主评部门可查询最终考核评级结果,并且可以对基础数据进行查询、统计、关联对比与分析等操作。
实践案例
基于以上建设方案,在华中科技大学的实践中,分别在指标体系建设、数据采集层面、基础服务层面,实现了面向全校二级单位的年度考核服务平台。
树型指标体系。整个指标体系以树型结构建构,根节点之下以年份归纳每年的考核指标,理论上深度可无限延伸,即指标层级可无限延伸。
数据共享与填报结合的数据获取方式。通过以上介绍可以明确考核数据的来源基本有两个,各业务系统的公共数据和作为补充的线下数据。存在于业务系统中的公共数据通过数据同步技术集中到学校的基础数据库,再由基础数据库共享到考核系统中,作为考核数据的数据源读取,根据各指标的计算规则得到各二级单位的指标考核结果,融进考核系统的指标结果数据库。这部分数据包括人才数据、教学数据、科研数据、国际交流数据等。除此之外,院系或其他二级单位还存在学科特色数据,此部分数据往往没有系统承载,常年依靠线下收集维护。由考核系统提供类Excel的填报工具,支持在线填写指标完成数据,并且和公共指标数据共同写入考核结果数据库,供后续查询、分析、生成报告。
平台基础服务。在指标体系构建和指标数据采集两个核心模块之上,平台还提供基础服务,包括考核任务管理、考核流程配置、人员权限控制、考核结果查询等。
考核任务按照不同方案进行分类管理,同一方案下可以增加多个考核任务,例如不同考核单位可以发起不同的考核任务。其中,一个考核任务对应一个填报模板,包含任务的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用来控制任务的有效窗口期,以及子任务,用来监督各单位的填报进度并进行督促办理。
考核管理人员可以在平台上自定义考核流程,通过增加节点,设置节点属性,包括填报节点和审核节点等各项信息,以及添加节点的操作人员信息。
人员权限控制对接现有的教职工人事信息,分岗位、角色进行管理。在数据填报工具中支持对岗位的行、列、单元格级别的权限控制。
院系考核评估平台的建设,能够支持院系年度考核和评估工作更为高效,缩短考核数据上报周期,减少重复填报,科学化管理指标体系,集中数据,节省人力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便捷数据查询和日常指标监测,让数据驱动管理。在华中科技大学的实际应用中共建设了547个考核指标,支撑了86个二级单位的2023年考核工作,采集了8000余条事业发展状态指标数据。
来源:《中国教育网络》2024年12月刊
作者:付欣蓓、刘雅琴、毛文卉(华中科技大学网络与信息化办公室)
责编:陈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