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副主任 李志民
一、加强科技自主创新,刻不容缓
当今世界,科技经济一体化步伐不断加快,科技创新已成为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特别是上个世纪 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把促进科技创新作为国家发展的基本战略,对科技制高点的争夺与控制、对杰出创新人才的吸引与培养已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各国纷纷制定发展规划,不断强化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以此提升本国的国际竞争力。一个国家在科技创新领域有多大的实力和作为,这个国家就能在经济竞争、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等方面掌握多大主动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生产力得到了较大发展,经济始终保持持续稳定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科技创新工作也得到全社会的普遍重视,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我国科技的发展始终落后于经济的发展,科技创新能力在 49个主要国家中位居第28位,处于中等偏下;关键技术的自给率低,对外技术依存度超过50%(发达国家一般都在30%以下,美国和日本则在5%以下);通过大量的引进技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但国内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却未能同步提升;特别是加入WTO以后,一些发达国家对我国的技术封锁不断加剧,知识产权、技术标准等已成为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巨大障碍,从国外引进更多先进技术特别是前沿核心技术的难度不断增大,试图通过引进新技术新产品继续提升优化产业结构的空间在不断缩小。而我国国民经济结构的深层次问题还并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将面临挑战。在当今的国际环境下,技术依赖远比市场资金更加容易受制于人,并且难以摆脱。为此,加强科技自主创新已成为我国当前最紧迫的国家战略需求与目标。依靠科技创新,增强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中国特色的国家创新体系,为高校科技创新工作指明了方向,也为高校科技创新工作带来了极好的机遇。
二、高校正在成为我国科技自主创新的强大力量
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确立与实施,以及“ 211工程”、“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实施,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历史性的跨越,高校科技创新工作也取得了极大地发展。在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高校承担建设了一大批科技创新基地或平台,积极承担了国家科技攻关计划、“863”计划、“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国防军工等一系列科研任务,使高校总体科技实力、自主创新能力以及综合竞争力大大增强,知识贡献与社会服务能力大大增强,正在成为我国科技自主创新的强大力量。
我国高校科研条件不断改善,科技综合实力持续增强。现有国家重点实验室 60%建在高校,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6%设在高校。全国高校还设有各类R&D机构5000多个。国家启动的5个国家实验室试点中,有3.5个建在高校;拥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662人,约占我国两院院士总数的49.7%。2004年高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占总数的78%;获重点项目资助占总数的65%;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占资助总数的63%;重大研究计划项目占资助总数的67%;2004年度高校承担“973”计划占全国总数的42%。高校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高校科技成果在国家级奖励中获奖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 200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高校获奖18项,占授奖总数的64.3%;国家技术发明奖高校获奖12项,占获奖总数的60%;国家科技进步奖高校获奖102项,占授奖总数的55.1%。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在连续6年空缺后,分别由中南大学黄伯云院士和西北工业大学张立同院士获得,可以说,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代表了我国科技界自主创新的重大成果,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高校专利工作也得到了长足发展,2004年高校共申请专利12997项,获专利授权5381项,其中有6所高校当年获发明专利百件以上,产生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技术成果。
高校还积极围绕发展前沿和国民经济建设重大问题开展创新研究,取得了一批标志性自主创新成果。如:中国科技大学 “五粒子纠缠态以及终端开放的量子态隐性传输”的试验成功,表明我国在多粒子纠缠态的研究方面成功超越了美国、英国、奥地利等发达国家,该成果入选2004年度国际物理学十大进展,同时入选2004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清华大学等25所大学联合承担的“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入选2004年度中国十大科技进展;华中农业大学傅廷栋教授以其对“甘蓝型油菜自交不亲和系和油菜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的发现、研究、杂交种选育”及其对发展国际杂交油菜做出的杰出贡献,获得2003年第三世界科学院农业科学奖;哈尔滨工业大学“试验卫星一号”(亦称:探索一号)是我国第一颗新技术演示验证卫星,也是国际上第一颗三线阵CCD立体测绘卫星,它的运行成功,探索了我国以高校为主联合国内优势力量研制小卫星的新模式、新途径;清华大学高技术探索试验纳型卫星NS-1,总体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关键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其中关键创新点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它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成为继俄罗斯、美国、英国之后,世界上第四个具有能力研制和发射25公斤以下级纳型卫星的国家。西安交通大学发现40倍于普通压电效应的铁电材料,国际学术界和业界人士认为这种效应是铁电材料领域的重大突破,有可能引发实际应用的革命。
高校科技经费总量保持快速增长, 1998年高校科技总经费为82亿元,2003年增加到253亿元,年均增长34.8%。2004年科技经费总量达344亿,比上年增长36%,为高校科技创新提供了有力保障。
这些结果说明,高校始终走在科技自主创新的前沿,高校依托自身技术、人才、信息等各方面优势,拥有进行自主创新的强大潜力,正在成为我国科技自主创新的强大方面军。
三、加强科技成果转化,促进高校自主创新
近年来,教育部着重规划并构建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包括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创新团队建设、重大科研项目的凝练和组织、科技创新环境的营造等。高校以推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有效结合为目标,以不同层次高校分工协作为动力,以科技创新、传播和应用前后衔接、协同互动为中心,加强科技创新和创新人才培养能力的提高,高校科技创新体系正在形成。但从高校科技工作总体来看,还存在着人们常说的论文多、成果少,特别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以及对国民经济有重大影响的成果少的问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一直是高校科技工作的重点,但也是难点,和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从根本上说,科技成果的大面积转化,起主导作用的还在于市场。科技成果和其他商品一样,市场需求是影响科技成果产出的主要因素。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的根本原因还在于科技成果的需求方——企业,对科技成果的需求量及迫切性在目前情况下尚未达到空前高涨的水平,由于体制和科技进步等原因,我国企业尚未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企业的技术创新意识和风险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需求方和供应方之间尚未达成思想上的统一,有些企业对科技成果的理解过于片面,总希望科技成果买来就能用,所以对技术引进或生产线引进情有独钟;对高校来讲,也确实存在“重理论研究、轻实际应用”的问题,缺乏理论联系实际,导致科研与生产实践相脱离,许多的科技成果也仅停留在研究上,缺乏继续开发与应用的前景,影响了科技成果的转化与产业化。
自主创新 有三方面含义,一是原始性创新,在科学技术领域努力获得更多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二是集成创新,使各种相关技术成果融合汇聚,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和产业;三是在广泛吸收全球科学成果、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充分进行消化吸收和再创新。 从高校科技工作的整体来看,高校科技自主创新工作,应着重做好两方面工作:即加强基础性原始创新与加强产学研结合开展科技创新。一方面,高校是国家基础性研究的主要力量,应力争在原始性创新研究方面做出成绩,在一些优势学科领域,如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实现与世界水平同步,逐步实现超越,保持技术领先;另一方面,高校要进一步加强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工作,增强为社会服务意识,使科技成果的开发与应用和市场紧密结合,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前提保障。
高校应大力提倡自主创新,进一步加强产学研结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并着重解决好以下问题:
首先要进一步转变观念问题,充分认识自主创新的动力源泉,坚持“以人为本”。科研一定要体现以人为本,主要体现在科研要为人类服务,为社会发展、经济发展、科技发展服务。
其次是科研思维与方式问题。高校有各类科研人员 60多万,折合全时也有近15万,还有大量的博士生参与研究,应该对国家有更大的贡献,但重复研究、跟踪研究多,高校内部的学科整合及资源、成果共享很难,小课题、小项目很多,重大科技项目和重大科技成果少,特别是对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项目或成果很少。对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来讲,更重要的是集成创新。高校应自觉地将本校具有学科优势与特色的相关科技成果或技术,进行大胆的集成与创新,并进行深入开发研究,争取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或产业。
第三是科技与经济结合问题。这也涉及到高校特别是高水平大学的办学方针。高水平大学应更加重视科学研究,更加重视科技与经济结合,更加重视高级人才的培养以及人才培养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高校广大的科研工作者,在科研立项与选题时,要充分考虑市场需求,主动与产业界加强联系,切实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结合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开展科研攻关,争取 解决涉及国民经济和国家安全领域的瓶颈问题及最需要的关键技术难题。
第四是科技队伍与科技资源的有效整合问题。在科研项目立项时要重视科技查新和查重工作。现代的科学研究需要多学科的交叉与综合,以便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寻求多侧面、多角度的思考,产生创新的思维。
教育部部长周济同志曾指出,高校科研要形成优势,形成特色,必须集中力量打歼灭战。集中力量需要发挥多学科的优势,开展联合攻关。为此高校要进一步整合科技资源与队伍,优化配置,发挥高校巨大的人才优势和资源优势,形成合力,努力创造出高水平的科技成果。
大力促进科技自主创新,推动社会科技进步,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为此,社会各界要充分认识高校科技创新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将高校的科研、成果转化及产业化放在和教学同等重要的位置给予高度重视,并通过各种方式、各种渠道,积极支持高校科技自主创新工作。我们相信,在全社会的广泛支持下 ,在高校广大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下,高校在科技自主创新方面应更加大有作为。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