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复旦大学将在祝福声中跨越百年的门槛。而这个百年对复旦大学来说又是一个新起点,根据规划——复旦大学在百年之际完成向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转型;等到2010年,成为国际知名的高水平大学,若干学科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再经过10到20年的快速发展,跻身世界一流大学的行列。
据复旦大学校长王生洪介绍,复旦现已完成了向研究型大学的转型,科研水平和实力大大加强。形成了一批竞争力强、学科综合、目的在于解决现代化建设和科学技术当中重大问题的科研基地。如在理科方面,复旦建立了先进材料、微纳电子、重大疾病生物医学和脑科学等五大创新研究基地。这五大学科是学校的优势学科,体现了多种学科的交叉,运行体制有利于更好地进行科学攻坚。复旦同时还有一批人文社会科学基地和研究中心,例如新闻和媒介化社会、国际竞争力、公共管理和公共政策等研究基地。复旦大学的学生结构和层次也是该校向研究型大学转型的标志,现在研究生和本科生的比例基本上达到了1∶1,研究生当中1/3为博士生。
另外,复旦在国际化交流方面也取得了一些突破性进展,目前复旦已有留学生4400多人;仅上学期复旦已有640余人次赴100所国外合作学校参与学术交流。目前,复旦已有40多个战略合作伙伴学校,共同进行研究。例如,复旦和美国耶鲁大学的发育生物学合作,在小鼠的转基因方面已取得了成果。
此外,这5年来,复旦还取得了一批科研成果,发表的国际学术论文数量每年都增长30%,科研经费也有30%至40%的增长。在校教师被要求一边从事教学,一边从事科研。
王生洪说,“我们的学科和科学研究水平与世界一流大学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首先,一流大学应当有1/3左右的学科位居世界前沿,提供影响重大的科研成果。而复旦仅有四五个学科达到一流水平,如显微外科、历史地理、发育生物学、口蹄疫的研究等。学校会发挥优势,率先让一部分学科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以带动整体发展。其次,一流大学应当有一流大师,杰出的教师、科研人员和公认的学科带头人。第三,在运行机制上,我们还需要更多资源的支持。通过‘211’工程和‘985’工程,我们改善了学校条件,现在需要进一步打造科研创新平台。对这点我们有信心,因为国家对高等教育很重视,投入增长很快,而复旦科研能力的增强也能获得更多的科研经费,我们还可以进行科技成果的转化。第四,一流大学需要现代大学制度。目前,我们的教师需要更好的激励机制,人事制度改革和学校的两级管理的改革都需要进行。第五,一流大学非常重视校友资源。我们目前有80多个校友会,他们可以扩大学校的影响,并为学校献计献策。我们举行的第九届复旦大学世界校友联谊会所采用的联络校友的形式也是全国首创的。第六,一流大学应当是民主大学。我们还将发展国际合作办学机制,加强与社会的交流,服务上海,发展复旦。”
王生洪满怀信心地展望未来,在跨越百年之后,复旦将花10年时间攻坚若干学科,使它们成为世界一流学科,这些学科也将带动复旦大学成为亚洲排名前列的大学,为跻身一流大学打下基础。
王生洪说,“‘十一五’期间复旦大学将以12个创新基地为重点,如先进材料基地,我们将集中三大重点实验室的力量研究有机功能材料、发光材料等;发挥临床医学和生命学科的多学科优势,集中攻克人类重大疾病,如通过病理中心、药物中心等平台重点研究肝病和癌症这两大疾病;在微纳电子方面,我们将集中微电子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微电子中心等对上海的数码电视技术、多媒体技术以及微纳材料等进行研究。”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