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个覆盖全国的互联网主干网的诞生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2024-04-22
今年是中国全功能接入互联网30周年,也是我国第一个覆盖全国的互联网主干网诞生30年。
1994年4月20日,是中国互联网发展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天:通过美国Sprint公司的64Kbps专线,NCFC(中关村地区教育与科研示范网络)接入国际互联网,我国实现了与国际Internet的全功能连接。也是这一年,我国第一张覆盖全国的互联网诞生,这就是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示范工程。
中国第一个覆盖全国的互联网主干网诞生的背后
CERNET的诞生,如同星辰大海中的启明星,绝非一时之机缘巧合,而是历史潮流浩荡演进下的必然。
上世纪90年代初,国内正处于改革开放深化期,“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正深刻影响着国家的发展战略。与此同时,美国刚刚建成了全世界第一个互联网学术网(NSFnet),震动了科研界,高校爆发出对信息化空前旺盛的需求。一方面,科研事业蓬勃发展,期待实现高水平资源共享与信息化服务,另一方面,众多海外归来的学者以及国内科研人才,急需依托互联网搭建与国际学术界交流的桥梁。因此,筹建覆盖全国的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络,刻不容缓。
放眼国外,正值全球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互联网发展在西方世界如火如荼。1993年,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在其《国情咨文》中首次公开阐述了“信息高速公路”的宏大构想,更是掀起各国竞相构建国家层面信息基础设施的热潮。
中国当然不甘落后。当时的中国,相关政府部门也敏锐地洞察到了互联网在提升综合国力、影响国际竞争格局中即将发挥的关键作用。
1993年,教育部启动211工程,开始规划建设全国的教育网。1994年1月8日,新春来临之际,也是211工程启动的关键时刻,时任国家计委科技司司长姜均露找到当时的国家教委副主任韦钰,提议在全国建一个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我们能不能把有限的科研经费合起来做件真正的大事?”
这一建议得到韦钰副主任的热情响应。电子专业出身的韦钰深刻了解互联网对教育和科研即将带来的影响,对于这个通过高校迅速建立起一个全国性的互联网框架的设想十分支持。
“那时,我听说美国正在开展信息高速公路建设。当时西方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态度十分傲慢。在他们看来,信息高速公路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发展中国家要么赶上这条船,追赶潮头,要么就只能被大浪冲走。我是搞电子出身的,敏感地意识到这是未来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同时,我也对西方国家的说法不服气,认为中国同样可以通过建设信息高速公路来发展教育。”韦钰说。
“中国的崛起是历史必然。只要我们抓住互联网这个机遇,迎接挑战,就有可能用较短的时间赶上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在未来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的世界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在1995年的一次会议上,姜均露如此说,这也正是CERNET建设的初衷。
心合意同,谋无不成。经过协商,两部委就CERNET项目的推进迅速决策共识:遴选出具有实力、有意愿参与CERNET建设的高校;挑选出一批富有潜力与抱负的年轻骨干力量来承担这一重任。
基于以上共识,国家教委很快成立了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领导小组,韦钰亲自担任组长,并迅速组建了CERNET管理委员会和CERNET专家委员会。CERNET管委会由参与高校主要负责人组成,负责相关资源协调,第一届管委会主任由时任清华大学副校长梁猷能担任。专家委员会则吸纳了当时国内一批最优秀的青年才俊。
第一届专家委员会有11位成员。来自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的吴建平出任专家委员会主任,同时兼任CERNET网络中心主任。当时的吴建平,刚刚度过40岁生日。来自华南理工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系32岁的张凌、电子科技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47岁的雷维礼两人一起出任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专家委员会还包括清华大学李星、北京大学任守奎、北京邮电大学马严、东北大学刘积仁、上海交通大学汪为农、东南大学龚俭、华中理工大学(现华中科技大学)石冰心、西安交通大学张德运等。
请我们铭记这批专家。这批年富力强的建设者们当时大都从事计算机和网络研究,拥有海外学习和工作经历。这实际也为CERNET的建设与发展奠定了国际视角,使得在几次重大技术战略选择的关键时刻,CERNET都做出了正确选择。
至此,国家计划委员会、国家教育委员会与各高等院校联手,在中国学术互联网建设的土壤中播下了第一颗结实而茁壮的种子。
时任国家教委副主任韦钰、清华大学常务副校长梁猷能与吴建平等一起探讨CERNET发展大计
中国第一个覆盖全国的互联网主干网开通
从规划到落实,CERNET建设推进的速度之快,令人惊叹。1994年2月,清华大学成立“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项目小组,负责起草项目建议书。3月底,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东南大学等六所中国顶尖大学,经由国家教委向国家计委呈交了《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示范工程项目建议书》。建议书写道:建设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一方面是我国教育与科技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为我国进一步建设“中国信息高速公路”作技术准备,所以,建设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是件极其有意义的工作,已势在必行。
在向国家报批的同时,这6所高校就先搭建了我国第一个全国范围的TCP/IP试验网。这个网络采用了X.25通信技术,连接了北京、上海、广州、南京、西安五个城市,这既是我国第一个全国范围的TCP/IP试验网,也是我国第一个运行TCP/IP协议的全国性计算机互联网络。
中国第一个采用TCP/IP和X.25的互联网络开通(拓扑图)
请我们记住这个时间点:1994年7月。
从1月8日两位国家部委领导的会面到7月我国首个全国范围的TCP/IP试验网诞生,用一个词来说,就是神速。互联网为科研工作带来的巨大前景,以及对中国未来发展可能带来的重大战略意义,让这批科研工作者只争朝夕。
8月,国家计委批复了建议书,同意CERNET示范工程的建设,并明确项目总体目标,即利用先进实用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实现校园间的计算机联网和信息资源共享,并与国际学术计算机网络互联,建立功能齐备的网络管理系统,同时要求尽快完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9月,在国家教委主持下,200多页的《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示范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了由叶培大院士为首的专家委员会的论证,并由国家教委正式上报国家计委申请立项。这是我国高等教育与科研领域在网络建设方面描绘的最初蓝图。
从编制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过程中,CERNET经历了一系列关键决策,尤其是技术路线的选择,坚决选择在数据专线DDN上直接采用TCP/IP协议,而没有选择当时热门的异步转移模式(ATM)技术。“我非常感谢我们的专家,对国际技术趋势判断准确。让我们最后选择了一条正确的技术道路。国内一些采用其他技术结构的互联网,有的浪费了时间,有的失去了机会。”回顾这一次关键的技术选择,梁猷能说。
11月2日,国家计委紧急批复启动“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示范工程”项目建设,由国家教委主持,清华大学牵头,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东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东北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华中理工大学(现华中科技大学)和电子科技大学等10所高校承担建设。这标志着CERNET建设的正式启动。
此前的两天,消息灵通的新华社在1994年10月31日从上海发出一份重要的电讯稿: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启动。
回顾CERNET启动的这段历史,姜均露表示:“国家瞄准当时国际领先的互联网技术方向是正确的,国家计委将其作为重点项目超前安排,并且是当时最大的科技攻关项目之一也是富有远见的。”
梁猷能曾总结说:“国家在批复中将CERNET确定为‘示范网’,就给CERNET确立了明确的定位,这是一个服务于国家信息化发展与科技进步的网络,是中国信息社会的试验场和推进器。这是国家建设CERNET的目的,也是CERNET与生俱来的初心与使命。”
11月24日,在项目正式获批启动的20天后,CERNET第一届管理委员会会议召开,通过了《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暂行管理办法》(试行)。文件对CERNET运行和使用管理的基本总则、网络结构、管理机构、接入网络、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管理等方面做出规定,以促进CERNET的健康发展。这是我国第一个全国性计算机互联网络管理办法,也是CERNET在我国互联网领域发挥示范作用的体现。
互联网的火种伴随CERNET的建设迅速撒向全国
1995年12月20日,原计划于1996年验收的“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示范工程”提前一年完成建设任务,通过了国家计委主持的项目验收,宣告着我国第一个互联网主干网正式建成:采用64Kbps DDN线路,连接了全国8个城市的10所主干网节点高校,共接入108所高校,联网用户3万人,把互联网的火种撒向了全中国。这108所高校的师生,成为中国最早的一批互联网用户,真正实现了与世界的接轨。
鉴定验收委员会对CERNET的建设给予高度的评价,一致认为:CERNET示范工程的成功对最终建成CERNET、促成我国教育和科研事业的发展、人才的培养和推动我国的信息化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是一个符合我国国情的、先进的覆盖全国的计算机网络。其技术已经达到90年代的国际先进水平。如此规模宏大、技术先进的大型项目,在如此短的时间内,高质量、高速度地提前一年完成了设计和建设任务,为其它大型项目的协作攻关,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作为中国首个互联网主干网,CERNET不仅见证了中国互联网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奇迹,而且从一开始就着眼于互联网关键技术和应用的研究探索。它的建成,为最有创造力的全国高校师生群体提供了一个教学、科研、创新的舞台,以此为平台,培养了中国的第一批互联网用户,第一批互联网研究者,第一批互联网建设者,第一批互联网创业者们以及第一批互联网应用,创造了中国互联网历史上众多的第一:开通第一个电子杂志《神州学人》,建立了大陆第一个大型BBS站点水木清华,研发了中国第一代互联网浏览器、搜索引擎和防火墙……
在这张网内,也孕育了北大天网搜索、清华大学网络指南针搜索、华南理工大学木棉搜索、PPLive……,以及中国第一个计算机网络紧急响应组CCERT、中国第一个下一代互联网IPv6实验床CERNET-6Bone等等。
至此,中国互联网波澜壮阔、繁荣发展的序幕全面拉开!
1995年,中国第一个采用TCP/IP和DDN专线的全国互联网主干网开通(拓扑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