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校园”是指通过利用云计算、虚拟化和物联网等新技术来改变学校在校学生、工作人员和校园资源相互交互的方式,将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与校园资源和应用系统进行整合,以提高应用交互的明确性、灵活性和响应速度,从而实现智慧化服务和管理的校园模式。
目前不少观点认为该提法尚不成熟,原因是定义不清楚,什么样的建设模式才叫智慧校园;其次,高校的教学管理活动对智能化支持仍然缺乏;另外,许多学校对“智慧校园”引发的教学、管理模式变革还没有充分准备。但我们认为“智慧校园”是当前数字化校园的发展和演进,是大势所趋,是当前信息化建设主流。本文就常熟理工学院的一些建设简单谈谈我们对智慧校园的认识与体会。
信息化校园建设情况
常熟理工学院近几年的数字化校园建设与实践过程中,经过全校师生多年共同努力,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1.建设了一个高速、可靠的校园网络环境;2.建设了一个功能全面的校园卡环境,很好的将校园卡运用于校内师生的服务与管理,目前已经升级为CPU卡;3.建设了一个绿色、节能、高效数据中心,同期建设了一个虚拟化平台;4.构建了学校的E-Learing自主学习平台;5.建设了一个信息门户,主要是实现了师生“一站式”访问信息平台;6.自主研发了一个高校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平台。
更为可喜的是,在学校多年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形成了学校独具特色的一些建设经验和模式:1.在各个业务系统建设、运维和扩建过程中,信息化办公室充分尊重业务部门对具体系统的选择权,确立了业务管理功能在业务管理部门,技术支持在信息办的分工模式;2.信息化管理工作规范的建设,在各个业务系统的建设与应用推广过程中,积极配合业务部门制定与出台相关的信息化工作管理规范,通过信息化过程推动学校的各项工作流程的规范化、制度化;3.信息员队伍建设,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充分调动各个部门和二级学院信息员的积极性,确保了各个业务系统的良好运行与管理;4.鼓励自主研发,在学校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拿出部分项目,在校内进行招投标,并进行严格的项目过程管理,逐渐形成了部分项目校内自主研发的模式,收到了良好的效益,目前学校自主开发的软件系统拿到软件著作权有十余个;5.积极和各个业务部门互动,不断发现与整理新的建设需求,逐步完善和细化学校在各个方面的信息化管理与服务。通过开展系统整合、数据挖掘、决策支撑的自主研发和一些专业公司合作,做到学校管理效率和决策水平的提升。充分强化教育信息化的系统整合、数据挖掘、决策支撑的思想和实践,是常熟理工信息化的特色之一。
高校决策支持系统建设
智慧校园的信息隐含在各类的信息系统中。数字化管理、数字化学习、数字化科研、数字化服务和数字化生活,都是以各类信息库为基础,从逻辑上来说是对信息的处理与存储,从整个学校的信息来看,可将信息分为:人的信息、活动的信息和资源的信息。如何利用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最终提供决策服务支持是我们长期思考与实践的主题。
在建设过程中,借鉴企业知识管理系统的基本思想,建立适合校情的数据分析模型和数据挖掘模型,寻找到各类信息的结合点、参考点和切入点,加强对教学质量的监控,从师资队伍、教学条件与利用、专业结构与布局、教学管理、教学效果、师生消费、网络行为、教学资源的分配、高校经费的管理监督等方面采集数据,并展开多元的主题分析,从全校视角,以文字、报表、图表等形式,多角度地提供更具高度、深度的统计分析和挖掘信息。
技术手段主要是采用数据综合查询、OLAP、数据统计、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等,结合高校分析模型,向各类用户展现不同分析数据。综合查询主要从人的信息、资源信息和活动信息的角度去进行跨系统的数据信息集成与查询,为此我们建设了教师综合信息管理与决策系统、学生综合信息管理与决策系统、校产综合信息管理与决策系统、校情综合信息管理与决策系统。
教职工综合信息查询系统中我们整合了教工的基础信息、教学、科研、财务等信息,其中基础信息包含:个人基本信息、工作简历、职称变动、学历变动等信息,教学信息从教务系统抽取历年的教学数据,科研信息从科研系统抽取的各类科研信息,财务主要包含了个人报销、科研经费、工资、津贴等基本信息。
学生综合信息查询系统则是从学生角度综合展现了学生的各类信息,同时结合学生的日常在校行为信息(如校园卡消费、网络认证、计费与网络日志),实现了学生管理的预警机制。
校情综合信息查询系统主要从学校基本情况、教职工信息、学生信息、教学信息、科研信息、资产与设备信息、图书资料信息与师生消费等方面进行统计与分析,为领导提供决策数据。
通过多年的不断探索与实践,从不同层面服务于校领导、行政部门、教师与学生。例如,教师综合能力评价,师资结构、学校整体科研、教学能力评价;学生综合能力评价,贫困生筛选、网瘾学生筛选、学生不在校预警;学校资产评估等方面提供了很好的数据支持,提高了学校科学管理与决策水平。从这几年的运行效果看,切实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