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王兴伟:高校数字化转型首先要转变观念
2025-08-04  中国教育网络  

字体大小:


王兴伟 东北大学副校长
 
  近年来,人工智能已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成为必需品。拥抱人工智能已不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必答题,核心在于如何掌握得更好、运用得更好。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已深刻地影响人类学习、工作与生活的方方面面,数字化转型也已不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必答题,核心在于如何转型得更好。
 
  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突破,其对社会经济的巨大影响已初现端倪,但这还只是开始。一些规律性强、重复性高的工作正面临被取代的危机,这无疑对未来的人才应具备的能力提出了挑战,也对教育提出了挑战。
 
  人工智能时代,教师职业面临巨大挑战。如果学生通过AI助教、AI助学系统就可以完成学习,教师的价值何在?显然,只有高水平的教师、掌握人工智能并熟练应用人工智能的专业人才,可能才更具存在价值。其他行业亦然,没有破产的行业,只有破产的企业和失业的个人。行业或许永远存在,但企业和个人若想生存,必须适应发展需求,企业需提供适需产品,个人则需具备不可替代的技能与能力。
 
  人工智能是一把双刃剑,若学生沉溺于用其生成答案,思维与实践能力将大大弱化,可能导致个人素质下降甚至整个社会的异化倒退。因此,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人工智能,了解人工智能的原理与应用,利用其创造性来解决问题,而不要包办代替。同时,要加强对学生的思辨能力与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因为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可能存在瑕疵,如果缺乏深厚的知识积累与思辨能力,恐怕难以辨别。教育作为关键任务,教师与学生都必须具备这种能力,避免“以讹传讹”。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人工智能时代并不排斥知识积累,而是更需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批判性思维,鼓励他们善用人工智能,以推动其发展。在人工智能时代,一定要思考怎么样让学生们了解人工智能、用好人工智能,在此基础之上,使自己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培养更上一层楼。
 
  对于人工智能时代高校的数字化转型,我认为应有两点认识:首先,高校数字化转型是以互联网为主的信息技术大突破后呈现的必然趋势,是与生产力发展息息相关、与高校发展息息相关的大问题。其次,数字化转型应成为大学深化教育改革与综合改革的一个重要抓手和核心驱动力。
 
  高校的数字化转型不仅体现在对现有各种管理、服务流程的数字化上,更体现在教育理念等教育深层次内涵的转变上。在数字化的赋能下,高等教育教学内容和人才培养模式都要实现转变。我们要认识到,数字化是大学教育改革的一个核心驱动力。特别是在AI大突破的时代,我们一定要把数字化的核心驱动力用好。
 
  高校要认真思考人才培养新模式:我们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应如何适应数字时代新的要求?我们的教学教育理念应该如何更新?这是实现数字化转型的必经之途。总之,借助于数字化,高校要不断培育新的动能,推动创新人才的培养,增强核心竞争力,最终推动高等教育发生阶跃式的提升。
 
  衡量数字化转型成功与否,首先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是观念是否实现了转变。如果教育观念没有转变,即便是应用了许多数字化手段,但头脑仍停留在传统教育的年代,这样的转型不是成功的转型。其次,对于高校而言,数字化转型成功的关键在于人才培养模式的数字化转变。过去提到数字化转型,人们往往想到管理的转型,这是远远不够的,数字化转型必须着眼于人才培养与教育教学。
 
  在当前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我们必须思考采用怎样的教育方式才能培养出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人才。为此,我们必须在观念上将人工智能、互联网和学科体系建设结合在一起,以培养智能时代的人才为目标;同时要开发先进的系统和应用,开发更多符合学生学习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的平台,促进教育形态和教育生态的改变。
 
  促进人工智能助力高等教育变革,需要我们革新育人理念、升级办学路径、创新教学模式、转型学习范式、完善评价方式,提升师生人工智能素养!
 
  来源:《中国教育网络》2025年6月刊
  作者:王兴伟(东北大学副校长)
  责编:陈茜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王兴伟:CERNET以国家意志凝聚队伍
· 王兴伟:开展“人才工程”建设
· 【下一代互联网系列课程】《网络功能虚拟化》新课发布
· 王兴伟:身先士卒完善机制
· CERNET专家委员会专家王兴伟贺信
· 教育部任免!985,领导班子调整
· 东北大学2025年专任教师招聘启事
· 习近平给东北大学全体师生回信
· 东北大学,揭牌“黄金学院”
· 985高校,揭牌新研究院!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