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继续教育 > 继教新闻
赵亮宏:一切都是为了质量
2002-11-28    记者 段旻雯

字体大小:

  ■开考社会急需的专业■大力发展本科专业■学历非学历证书并举■建立专业评估体系

  记者:应该说,专业委员会的工作与考生密切相关,但是,考生对专业委员会的形成和调整情况并不十分清楚,您能简单介绍一下吗?

  赵亮宏(以下简称赵):可以。专业委员会是全国考委的专家组织。它的设置和调整,要根据自学考试工作的状况和发展的趋势,充分考虑实际工作需要,最大限度地覆盖自学考试的开考专业。经过与各专业委员会的充分沟通和协商,全国考委专业委员会由原来的18个调整为15个,即现在的12个专业委员会和3个专家组。经过换届调整后的专业委员委员总数,由上届的195人增加到了231人;覆盖了除艺术类以外的自学考试开考专业,增加了历史、数学、物理、水利、轻工、化工、交通等专业的专家;委员的平均年龄为51岁,其中年龄最长的为71岁,最年轻的为35岁;委员所在学校的类型涉及目前我国除电大以外的各类高等院校;委员的地域分布也由原来的22个省调整为覆盖26个省。

  记者:新的调整是不是意味着自学考试即将开始一个更新的发展阶段?

  赵:应该说专业委员会的换届调整是自学考试工作当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至于自学考试将来的发展,按照教育部党组的要求,是要站在高等教育事业总体发展的角度,站在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的高度来认识和分析自学考试所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坚持改革和发展。

  记者:与考生利益密切相关的具体工作目标是什么?

  赵:应该说有六个方面:

  第一,逐步建立有自考特点的专业体系和课程体系。截至目前,全国共开考290余个自学考试专业,2000余门课程。随着自考本身的发展和考生情况的变化,我们认为,自学考试的专业体系和课程体系应该具备几个基本特征:一是符合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综合素质的需要;二是符合人们终身学习,不断提高自我、完善自我,提高职业竞争力和生活质量的需要;三是适合自学;四是课程结构和标准在参照一般普通高等学校或高等职业院校的基础上,设置更加开放、灵活,可以有效地体现地方特色及专业特色。

  第二,积极推进自考向农村发展。根据我国的国情,我们认为,自学考试面向农村的核心就是要制定确实符合农村发展需要,又有利于农村人员学习的专业考试计划,确立合理的培养目标和课程结构,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重。

  第三,大力发展本科。从近两年的考生报名情况来看,自学考试本科专业有着巨大的社会需求,应该是今后自学考试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开考本科专业我们也会坚持如下原则:根据社会经济对人才的客观需求,同时要考虑已有相应专科专业的课程结构和特点,适应多种教育对象的需要,方便考生报考。要充分论证专业层次是设为高中起点的本科还是设为专科起点的独立本科段,同时要解决好不同专业的考生在报考时的加考问题。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周济:自考要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贡献
· 自考调查:八成自考生扎堆两成专业
· 今后还可以报考自学考试的医学专业吗
· 自学考试将开设“餐饮管理”专业
· 自考临近“寻枪”广告打到大学校园
· 终身学习的桥梁 开放教育的窗口
· 坚持自考14年 56岁老汉拿到大专文凭
· 外地考生占了六成多 北京自考出现新热点
· 北京:自学考试先要签到 证书网上查询
· 自学考试:肌无力女孩躺着答试卷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