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合作·活动 > 理工科通讯 > 2011年第2期 > 工作简讯
自动化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2010年工作会议在宁波理工学院召开
2011-02-17  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  

字体大小:

  2010年11月6-7日,教育部高等学校自动化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在宁波理工学院召开了第五次全体委员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有主任委员吴澄院士,副主任委员申功璋、田作华、薛安克、韩九强等37名委员。自动化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联络员列席了会议。

  会议由主任委员吴澄院士主持,会议首先由本次会议的承办方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副院长俞春鸣教授致欢迎辞并介绍了学校的发展简况;吴澄院士介绍了本次会议的宗旨与任务,强调本次会议有两个主要内容,一是通报情况,二是大家集思广益,为下届教指委留下一些有益的东西。

  会议听取了田作华教授所作的新一轮“自动化专业指导性专业规范研制项目”情况汇报;申功璋教授所作的“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科发展战略研究课题”进展情况汇报以及“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和“专业目录修订”等有关情况的通报;章兢教授所作的“专业目录修订”有关情况补充通报;王雄教授所作的“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飞思卡尔嵌入式系统实验室建设”等其他工作情况汇报;韩九强教授所作的“工程应用型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与教材建设项目”进展情况汇报。

  会议对《自动化专业指导性专业规范》新版本进行了讨论,提出了部分修改意见,并对“专业目录修订方案”提出了修改建议。

  会议着重研讨并展望了下届教指委的工作并提出了建议:

  (1)教指委研究、指导本科教育教学工作主要围绕本专业“教什么”、“怎么教”,同时指导学生“怎么学”。本届教指委围绕本专业“教什么”方面研究得比较多,建议下届教指委在“怎么教”和指导学生“怎么学”方面更多地开展研究工作。要加强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方面的研究和交流,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怎么学”。

  (2)加强教师的培训。近10年来,各学校引进了很多年轻教师,教师的理论水平普遍提高了,但不少年轻教师工程实践能力不高,不能适应加强工程教育的要求。建议教指委要研究教师任职规范,研究提高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有效途经和办法。要积极开展教师培训,包括工程实践能力的培训和精品课程推广的培训。

  (3)开展“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研究与实践。教指委要深入研究不同国家不同类型一流高校工程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计划与特点,积极参与本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实施工作的研究、指导与评价,积极参与自动化行业专业标准的制定,积极参与高校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的论证。要研究和支持参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企业建立“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特别要积极配合和指导飞思卡尔公司建立好15个 “飞思卡尔-XX大学工程应用中心”。

  (4)《自动化专业指导性专业规范》推广。要有计划地开展《规范》的宣讲与推广工作,组织有关高校实施《规范》,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规范》。

  (5)继续做好本届教指委开创的“全国高等学校自动化专业系列教材”、“工程应用型自动化专业系列教材”的编写和出版工作;继续高质量地举办每年一次的“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继续指导飞思卡尔公司在2011年底前完成100个《Freescale嵌入式系统设计及应用》实验室的建设计划和在新的5年中再建20个《Freescale嵌入式系统设计及应用》实验室的计划。

  值此本届教指委的最后一次会议,许多委员认为,自动化专业教指委5年来工作扎实有效,取得了很好的成果,各委员一起工作在这个和谐的集体中收获很大。 (自动化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供稿)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东北大学实施院士名师为本科生授课制度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