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合作·活动 > 理工科通讯 > 2006年第12期 > 校长论坛
东北大学校长赫冀成教授谈:对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几点看法
2006-12-04  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  

字体大小:

 

  关于什么是“创新型人才”,赫冀成教授认为,虽然一般地讲“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就是创新型人才”,但是,创新型人才必然是与创新性的业绩联系在一起的。当我们把研究生送出校门的时候,我们可能认为其中的一些毕业生素质非常好,然而,只有当这些优秀毕业生在社会经历了一定的社会实践,做出了创新成就时,社会才会认为他们是创新型人才。同时,正是社会的这种反馈,才是评价一所大学是否属于高水平大学的最终标准。这实际上对我们的评价指标提出了一个应当注意的问题。因此,应当从社会的角度来定义创新型人才。赫冀成教授进一步指出,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全社会的责任和工程,当然,学校、尤其是高水平大学在培养创新型人才过程中处于关键的地位,具有关键的作用,如果我们培养的学生具有很高的综合素质,那么,就为他们今后做出创新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关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赫冀成教授认为,对于科学家来说,需要具备发现问题的能力;对于技术专家,需要归纳问题、找出关键问题所在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社会人文科学和艺术人才也同样需要特定的能力。同时,我们还需要培养不同层次的创新型人才。因此,人才培养存在着共性和个性培养的问题,个性并不必然导致创新,但创新必定包含着个性。赫冀成教授由此引申出对于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如果创新型人才有共性,那么,是否存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如果创新型人才各具个性,那么,也就需要我们构建多种培养模式。无论如何,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就是寻找共性,培育个性。


  赫冀成教授指出,培养创新型人才是高水平大学的首要任务,培养对象的重点是研究生和青年教师。另一方面,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也应该成为高水平大学的评价指标,因为这是社会对一所大学办学水平的一个中长期反馈。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因此,大学要构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体系。对此,赫冀成教授认为,如果把人才的成长比喻成树木的成长,那么,教育教学就是提供水分和肥料,教师就是园丁,大学文化就是阳光、空气等环境因素,而学术环境就是扎根的土壤。


  高素质师资队伍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前提。赫冀成教授根据其多年的校长体验认为,当前教师队伍的主要问题,并不在于年龄结构、学历结构等方面,首先需要提升广大教师的教育理念问题。作为校长,只有先进理念是不够的,如果不被广大教师理解,先进理念不会产生实践的效果,学校也就很难有所作为。因此,我们要使广大教师深刻理解我们当前进行教育改革的理念和目标,关心高等教育发展全局,关注所在学校发展的全局。其次,提高教师的人文素质也是一个重要方面,是大学文化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大学发展的重要动力在于文化,当我们全体教师的价值追求不在于经济的追求,而在于事业的追求,在于高品位的文化追求,大学管理将会是另一番景象。赫冀成教授还提出,我们要创新大学文化,尤其要重视学术文化建设。科学技术创新需要兴趣、热情和追求,要提倡甘于寂寞的献身精神;我们应当尽最大努力减少学术文化中的功利驱动因素,克服学术浮躁、学术泡沫,在评价体系等制度改革方面为营造良好大学文化构建制度环境。


  关于基层学术组织的体制创新,是赫冀成教授演讲的重点内容。赫冀成教授认为,学术组织的建设对培养创新型人才起着至关重要的直接作用,特别是基层学术组织,是人才扎根生长的土壤。因此,我们必须在大学发展中摸索出中国特色的基层学术组织建设模式。目前高校科技创新的潜力还远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其中,体制性障碍是阻碍发展的突出因素,作为校长,应当十分关注基层学术组织建设,把基层学术组织作为发挥科技创新潜力一个着力点。中国大学现在普遍实行学院制,但学院仍然不是科技创新的实体,基层学术组织才是创新的实体。我们的很多改革是从上而下的,但是,学术组织的架构应该自下而上,应该从调动教师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入手,进行基层学术组织的重建。基层学术组织是学校学术组织建设的基础,基础建设不到位,整体架构就搭建不好。基层学术组织是大学的细胞,它的内涵和性质,决定着大学的性质和类型,即一流大学、高水平大学、研究型大学、教学型大学等。


  赫冀成教授提出,创新型人才的成长,需要教学与科研密切结合的学术氛围和环境,而这种氛围和环境主要由基层学术组织提供。科研与教学的结合是建设研究型大学的条件,也是创新型人才成长的重要条件,而科研与教学的结合最终是在基层学术组织中完成的。因此,科研与教学的结合是基层学术组织建设的一个重要原则。东北大学的实践证明,优秀的人才、创新型人才基本上是在优秀的基层学术组织中成长起来的,而一个优秀的基层学术组织的建立和发展往往有赖于优秀的学术带头人,以及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和环境。基层学术组织改革是加强知识创新、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临门一脚”,即创新和人才培养最终是在基层学术组织中完成的,整个学校所有的改革成就最终要由基层学术组织具体体现出来。因此,学科建设的重心还要下移,要从学院下移到教授所在的基层学术组织。

 

  (摘自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网站)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