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合作·活动 > 中国大学教学
谢和平:全面加强能力建设 培养国际创新人才
2016-07-08  《中国大学教学》  

字体大小:

全面加强能力建设 努力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人才

谢和平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是全面深化改革。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方面,就是要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近年来,四川大学提出了体现精英教育、个性化教育和自由全面发展教育的“323+X”本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在很大程度上符合国家未来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我校下一步的教学工作重点,就是以'学'为中心,进一步完善和落实“323+X”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一、“323+X”本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什么是四川大学的教育?四川大学应该是一所什么样的学校?通过近十年的探索,我们认为,四川大学应该是一所实施精英教育的学校,是一所实施个性化教育的学校,是一所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自由全面发展的学校。为了真正实现四川大学的教育,学校提出并构建了“323+X”本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323”中的第一个“3”,就是四川大学创新人才培养的三大类体系:第一类是国家建设方方面面都需要的综合创新人才,这类学生大概占全校学生总数的80%左右。第二类是拔尖创新人才,大概接近学生总数的10%左右。他们本科四年的课程要用两年半的时间修完,然后到国外培养一年,最后半年进行毕业设计和毕业答辩。在这个培养过程中我们也有相应的淘汰机制,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第三类是“双特生”,就是在某一学科领域有特殊兴趣、爱好和特殊专长、潜质的“奇才”、“偏才”、“怪才”。国家需要综合创新人才,也需要很专业的人才。有些学生由于高考失利导致分数不够而无法进入四川大学学习,有的虽然考上了四川大学但被调配到了他们完全不感兴趣、不喜欢的专业。对于这类学生,如果他们确实有某一方面的学科特长和潜质,能够通过我们的自主招生“双特生”选拔或者是在校生“双特生”选拔,就可以让他们进校、进入自己喜欢的专业,学校给他们安排相应的导师指导,让他们围绕爱好的专业进行学习,充分挖掘他们的天赋、潜质,使这些“双特生”努力成长为出类拔萃的特殊专门人才。

  “323”中的“2”就是“两阶段”。过去,各校一般是把大学四年的课程平均安排,大一的课程往往排得很松,大三、大四有大量的基础课或专业基础课,而此时学生面临着就业或者考研。现在,我校提出把本科四年的课程分成两个阶段,尽量把基础素质教育课、专业基础课安排在大三上半学期之前,特别是第一年的课程排满一点,在本科前两年半完成“通识教育和专业基础教育”。从大三开始,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在这一阶段,对不同的学生实施不同的培养体系和课程体系,让学生想学什么就能学到什么。

  “323”后面一个“3”,就是支撑精英教育、个性化教育、自由全面发展教育的三大类课程体系。目前,国内大学的课程体系基本上都是学术型的,几乎都是课本到课本、课堂到课堂的教育。我校将建立10000门课程,让每个学生进入四川大学以后都能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课程。为此,学校把课程体系分成三大类:第一类是学术研究型课程体系,就是针对今后想从事学术研究、想考研、想做科学家的学生,让他们提前进课题组、进团队、进实验室,尽早参加科研训练。现在,我们已经开了4000多门学术型课程,目标是要开设5000~6000门,包括学术前沿探索课程、新兴交叉学科课程等。第二类是创新创业探索型课程体系,主要针对今后想创办公司、有创新创业想法的学生,他们可以选择这个课程体系,进行一些创业的尝试和异想天开的实践。在这个课程体系里面,学生可以学到怎么当高管、怎么办企业,能够了解当高管、办企业应该有什么样的知识和能力。目前,我们这类课程的数量还远远不够,因为大多数老师都没有创业经历,毕业以后都是从课堂到课堂、从学校到学校,讲课也是从教材到教材。所以,我们要聘请一些企业高管、社会贤达和杰出校友作为学校的兼职教授,来给学生讲一两门课,就讲自己的成长经历、讲自己创业的体会、讲经营管理的具体案例。这类课程要开设2000门左右。第三类是实践应用型课程体系,主要是针对毕业以后要开始承担家庭责任、想先就业的学生,让他们提前进入实习基地、产学研单位,积累社会实践经验,重点培养他们的就业能力和竞争力。这类课程要开设1000~2000门。这三大类课程加起来,将达到10000门左右。

  最后的“X”,就是若干个支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具体项目,例如我们已经实施的小班开课、互动式教学、学术社团建设、“万门课程”建设计划、非标准答案考试、理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等,这是一个不断扩充的开放体系。同时,我校也在不断加大教学经费的投入,推动这些项目顺利开展。2013年,我校教学经费投入就达到了1.28亿元,凡是参与课堂教学改革的学院都获得了相应的经费支持。

  以上内容,就是“323+X”本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基本内涵。这一体系符合目前国家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特别是我们实施的个性化教育,体现了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中国创新人才发展报告在京发布 指数整体呈增长趋势
· 河南:打出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组合拳”
· 合理育才、引才、用才,让“千里马”竞相奔腾
· 培养创新人才 高校不能坐等高中“交棒”
· 引才聚才 为科技爬坡添底气
· 2018年创新人才推进计划拟入选对象公示
· 科技部公布2018创新人才推进计划拟入选名单
· 2017年创新人才推进计划拟入选对象公示
· 中美两国专家对话——千方百计吸引创新人才
· 创新人才培养:澄清误区才能明辨方向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