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合作·活动 > 高顿财经教育 > 考证指南 > CMA
2018年cma考试科目有几门课程?cma考试难度大吗?
2018-05-08  高顿网校  

字体大小:

  美国注册管理会计师的英文缩写是“CMA”,全称是Certified Management Accountant,经过长期的发展,目前已经受到了政府高度认可,许多大型企业纷纷开始举办管理会计论坛、CMA管理会计课程的培训工作,帮助企业财务人转型升级管理会计。未来财会行业正在朝着管理会计发展,以前的财务会计工作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经济高速发展中的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高顿财经职业发展研究院老师表示,CMA持证人在中国只有1万人,但管理会计的缺口已经高达300万,我国已经将管理会计列入财会紧缺人才行业。此外,作为紧缺人才,CMA持证人的平均年薪已经达到50万,有些岗位或是更高,年薪百万的也有很多。

  虽然CMA含金量高、实用性强,但是考试科目却很少,只需要考两门课程即可,分别是P1-财务报告、规划、绩效与控制、P2-财务决策,详细内容如下图:

  很多人看到科目就有疑问了,2018年cma考试科目这么少,是不是考试难度太低,含金量不高啊,其实不然,我们可以结合4月14日CMA考试来分析一下。

  4月CMA考试结束后,考生们的普遍反应都是CMA考试难度再一次上升了,通过CMA考试的概率又降低了。为了统计此次CMA考试难度系数,高顿特在全国考试现场随机发放了两类调查问卷,共300份,其中非高顿学员200份,高顿学员100份,以5为很难、4为难、3为一般、2为较易、1为容易。经统计,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CMA考试难度系数非高顿学员是4.76,直逼CPA,而高顿学员是3.58,基本在一般和难之间,显得非常从容和自信。

  从现场调查反馈情况来看,非高顿学员吐槽考试很难的原因主要有3点:

  1.两道论述题难;2.题量大,时间不足;3.题目偏没有复习到。

  透过现象看本质,难的背后主要体现CMA的考察逻辑,下面我们详细分析以上三点难的原因。①根据CMA考试特性之一实践性,论述题题目更加符合企业实际运营情况,着重考察考生的实践和决策能力,所以很难;②根据CMA考试特性之二系统性,P1对内(内部控制)、P2对外(战略决策)虽然只有两门考试但是覆盖广,考核细致,着重考察学员对管理会计知识的全面掌握,所以题量必须大;③最后基于CMA考试特性的实践性和系统性,如果考生单纯注重知识点的记忆,是远远不够应付,毕竟点状记忆很容易漏掉相关知识点,所以考试中常会感觉题目偏。

  然而,原因再多其实只有一个,那就是在CMA考试中C级难度题目的占比升高。C级难度题目着眼于考查考生对复杂问题的理解与分析能力、在工作中的实际应用能力、在信息综合、状况评估及以及提供战略层战略决策支持等方面的能力。因此,CMA考生如果仅靠传统财会类证书的学习模式“死记硬背、题海战术”,确实无法招架。

  但是也有例外,有些考生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居然说这次的考题so esay!他们为何如此从容自信呢?究其根源发现,这些学员都是来自高顿CMA培训班,取胜之道在于高顿教学秘诀。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cma考试科目几本书?可以先学p2吗?
· 2019年cma考试科目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 2018年cma考试科目几本书?主要包括哪些考试内容?
· cma考试科目主要有哪些?考试形式及评分标准说明
· cma考试主要有哪些考试科目?考纲有变化吗?
· 2017年cma考试科目及内容?多少分及格?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