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山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作为传承文明的教育,在21世纪的前5年里,房山区教育正是在区教育工委、区教委的正确指引下,实现着新的跨越式发展,成为了京郊教育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早在“十五”之初(也就是区教委成立之时),区教育工委书记、区教委主任郭志族就从房山教育实际出发,提出了房山教育发展的宏观策略——坚持“一个思路”、“两大主题”,实现“两个转变”、“三个聚焦”。
1123工作思路——高瞻远瞩整体把握
坚持一个思路,即“1123”工作思路,也就是教育工作围绕一个核心——以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为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牢固树立一个理念——终身教育理念,构建一个覆盖所有人群的、多元的大教育体系,同时要求教师要为孩子的人生奠定基础,对他们的终身发展负责。“2”是指教育工作要实现两个目标——普通教育要向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职业教育、成人教育要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提高劳动者的素质。“3”是指把教育划分为三个板块,对这三个板块实施分类指导:对主要是九年义务教育的“公共教育板块”,按均衡化、高质量标准进行管理;对包含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的“准公共教育板块”,指导思想是“运转靠国家,发展靠自己”;对“民办教育板块”,指导方针是“规划引导,依法管理,业务上统一指挥”。“两大主题”——教育的全部工作都要围绕“加快发展”和“提高质量”两大主题展开。“两个转变”——“管理模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发展方式从外延式向内涵式转变”。“三个聚焦”,就是要实现“各项工作向教育教学聚焦,教育教学向课堂聚焦,课堂向学生发展聚焦”。
提高管理水平走内涵发展道路
几年来,教委制定并实施了“各类人员的岗位职责”、“学校工作规程”、“中小学阶段性质量标准”和“中小学课堂质量标准”,并启动了“干部教师考核标准”的制定工作,使教育过程的集约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教育评价体系覆盖面实现了全覆盖,包括基础教育的评价体系、乡镇政府教育工作的评价体系、成人教育评价体系、职业教育的评价体系、学前教育评价体系和民办教育的评价体系。实行了学校自评、科室他评、社会参评和教育督评,不仅实施了中小学规范性评价指标,还制定了学校自主发展评价指标,使教育评价的民主化进程不断加快。以落实发展基础教育的责任为重点,建立了对乡镇政府发展教育评价工作的指标体系。成立了教育评价督导工作站,由特级教师、教研员和教育助理等组成了专家组,建立了一系列的评价制度,评价过程更加公开、透明、科学、规范,促进了教育质量不断提高,激励功能显著增强,并已成为推动事业发展的有效机制。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保证教育持续发展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通过开展“争创人民满意学校,争当人民满意教师”活动,师德水平进一步提高;教师学历层次和业务能力显著提高,小学专任教师大专以上学历达到70.7%,初中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达到52.5%,高中专任教师本科学历达到了93%,中小学专任教师近900人研究生主要课程班结业,8000多名专任教师接受了“十五”继续教育,5000多名45岁以下的专任教师都接受了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出市、区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共570人,北京市特级教师6人。
注重教育公平促进教育和谐发展
该区以推动教育公平为目的,逐步健全、完善了对贫困家庭学生和弱势学生的助学制度。2003年开始,每年免收了约3800多名低保家庭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教科书费,同年9月开始,将山区寄宿学生的伙食补助标准从过去的每人每月30元提高到100元,解决了2000多名寄宿学生家庭的实际困难;对15所山区寄宿制学校学生食堂、厕所和浴室等校内生活条件进行了明显改善,配发了校车。2005年在房山中学开办了宏志班,40名品学兼优、家庭贫困的高中学生得到了资助。以随班就读为主体的特教也普遍展开,全区328名残障少年儿童入学率达到了98.5%,7000多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被安置在公办学校就读,且按市颁标准规范了8所外来务工人员的自办学校,维护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坚持科学发展房山教育蓄势腾飞
房山教育发展已经形成了快速、健康、协调的良好态势,也为全面推进房山教育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和物质基础。展望“十一五”,房山教育发展将迎来了又一个的关键时期。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房山教育将以增强区域教育实力为核心,壮大学前教育,做强基础教育,搞活职成教育,发展社区教育,引进大学教育,使全区的社区教育网络不断健全和完善;扩大教育开放,瞄准世界教育发展的前沿,积极推进教育的国际合作和交流,加快教育的国际化进程,努力培养面向世界的国际型人才;在全区积极构建各级各类教育相互衔接和沟通的“立交桥”,使终身教育体系不断健全和完善,努力为所有教育需求者提供优质的服务。并进一步坚持科学发展观,唱响加快发展、提高质量的主旋律,认真落实市、区教育事业发展的“十一五”规划,以深山区中学搬迁工程拉动山区教育布局调整以及全区教育布局的调整,实现房山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同时,以突出体系建设、机制建设和队伍建设等三个重点,以教学为中心,整合教研、科研和校本培训为载体,真正实现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实践能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管理质量,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首都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做出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