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2月6日电(记者江涛)为促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北京市日前在国内率先开通了“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信息网”。近一年来,北京高校后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已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全市所有高校都实现了后勤与学校行政系统的分离,后勤区域联合、行业联办正在普遍展开,大学生公寓建设也取得显著成果。
在后勤与学校规范分离的基础上,北京市积极推进多种模式的后勤区域联合和行业联办。继东方大学城建立跨校后勤集团后,华北电力大学与北京农学院进行区域联合已取得初步成效。一路之隔的两校首先从校医院、幼儿园、班车和供暖等方面开始合作,今后还将不断扩大合作范围,包括供电、联合采购、绿化修缮、商业网点等,逐步向组建区域性后勤服务集团过渡。
在行业联办上,北京高校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由北京邮电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方交通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五校联合组建的北京恒通高校热力公司已经运营,公司发挥高校在热力供暖运营、热能技术的开发服务等方面的人才和技术优势,降低了运行成本,实现了资源共享。清华、北大、人大等49所高校共同组建了北京高校伙食联合采购中心,采用向社会公开招标的方式,集中采购粮食、食用油、肉类、副食品等,以发挥整体优势,保证食品进货质量,并降低成本、增加竞争能力。近日,采购中心首次集中采购了大米500万斤,吸引来众多供应商。
北京市还积极探索学校后勤通过托管形式实现后勤社会化。北京物资学院将餐饮、学生公寓、教学设施、商业零售、绿化保洁、运输修缮等全部后勤服务项目,托管给北京育新高校后勤发展中心,从而达到企业与学院风险共担、利益共得的双赢目的。
为了解决高校大规模扩招带来的大学生住宿空前紧张的问题,北京市加快大学生公寓的建设步伐,并采取多种模式增加学生公寓。在2000年开工建设9处110万平方米学生公寓的基础上,今年又在高校集中的地区规划立项15处、总面积160万平方米。今年底,全市学生公寓竣工总面积可达63万平方米,大运村等四处已竣工的学生公寓已有13所学校的2万名学生入住。各高校也想方设法挖掘潜力,不少学校把招待所、教师宿舍等改造成学生公寓,有的学校租用校外闲置房产用作学生公寓。此外,一些学校正在探索将校内与校外土地置换、学生公寓建设与改善教师住房条件相结合的办法,将教师住宅迁出学校,把校内教师住房改造成学生公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