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等教育 > 高教新闻
新理念打造上海高校
2001-12-30    

字体大小:

    新世纪第一年,上海用新的理念重新构建教育发展的思路,实施新的教育发展战略,在建设“学习型城市”上迈出了一大步。目前,本市18至22周岁人口中已有43%接受各类高等教育,标志着上海的高等教育已经从大众化迈向普及化的阶段。

  由于地域条件限制,上海高校校园规模偏小,部分高校占地甚至不足百亩,阻碍了上海高等教育的发展,上海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十五”期间重点建设松江大学园区。为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教育投资、机制、体制“三位一体”改革与创新,在松江大学园区建设中首次尝试了社会力量介入高等教育发展的新模式。大学园区实行所有权与办学权的有效分离,松江区提供4600亩教学用地,东方明珠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教育发展有限公司等社会企业组成投资主体出资建设园区,拥有大学园区资源的所有权,进园区办学的各高校作为办学主体对园区资源享有充分的使用权。园区内多所高校共存,但没有任何围墙分隔,充分发挥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松江大学园区建设的新思路,更具意义的是它始终围绕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效益。已进入园区办学的3所院校中的上海外贸学院在市区占地仅73亩,进入园区后扩展到700亩,今年招收2000名新生,比往年增加了6倍多。

  上海高校的硬件条件多年来处在十分困难的境况,许多高校校舍破旧,设施落后。由于高校长期以来缺乏足够的基本建设资金,使办学条件处在超负荷状态下,特别是学生住宿条件非常拥挤,严重影响了学校发展。市委、市政府果断决策,推进高校学生公寓社会化建设。一时间,上海高校纷纷与房产开发商合作,利用闲置空房改善学生宿舍条件,通过银行借贷筹集资金改善办学条件,以及由企业带资进校建设教育项目等方法,将大批资金引入高校,在较短时间内使学生住宿条件等得到较大改善。今年上海在不断增加国家财政投入的同时,高校继续积极与社会的全方位合作,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形成教育成本合理分摊的良性发展机制。据统计,到2001年底,全市新建高校学生公寓总面积为110万平方米,为上海此后的高校连续扩招奠定了基础。

  上海市教育党委、市教委和各高校领导还抓住机遇,以超前的发展教育理念,瞄准当今世界高新技术发展,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在上海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崛起了一批一流重点学科和特色学科。这些重点学科分布在复旦大学、上海交大以及其它十九所高校,复旦大学确定了以“遗传学”等9个“重中之重”学科为龙头,兼顾交叉学科、特色学科和扶植学科的重点学科体系;上海交大确定了“信息与通信工程”等9个“重中之重”学科,同济、华东师大、华东理工、东华、上海大学、上海二医大、上海中医药大学等十九所高校也确定了桥梁工程、海洋地质、化学工程等10个学科为“重中之重”学科,由市政府拨出6亿元专项经费予以重点建设。这些学科目前已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有的学科有巨大的应用前景,正在成为新世纪上海可持续发展的“助推器”。同时,上海高校采取多种人才引进方式,形成以柔性流动为主要特征的人才引入机制,并加快培养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拔尖人才和中青年学科带头人,为创建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重点学科和若干所高水平高校创造了良好人才环境。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上海社科院收走读研究生
· 上海4所大学被确定为征兵试点单位
· 全球MBA招生巡展将在上海举行
· 上海首次举行高校生命科学传播联合活动
· 上海明起考研报名 现场采集考生数码照片
· 上海大学校园整治非法地摊
· 上海高校试行春季招生改革
· 上海大学生露天音乐节揭幕
· 全球MBA专业巡展明抵上海
· 上海高校为科技创新搭建舞台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