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等教育 > 高教新闻
上海交大:鼓励学生全天候自主做实验
2002-01-04    本报记者 林蔚

字体大小:

    上网,点击电工电子实验室,预约操作时段,得到确认……上海交通大学机械系学生小彭完成准备工作之后,收拾书包就直奔实验室而去。今天他准备把自己构思的自动盘做出来,这个“跨专业”实验对小彭来说并不是太简单,操作中遇到不懂的地方,他就去“问”实验室里的那台电脑,上面会一步一步详尽地演示很多实验。

  “学校的很多实验室都是向全校学生全面开放的。学校说了,实验室的设备宁可让学生们用坏,也不要放坏。”小彭告诉记者。的确,当记者来到上海交大物理演示实验室时发现,这个几乎涵盖了各种普通物理现象的实验室是全天候开放的,学生既可以在指导老师的示范下进行操作实验,也可以自己动手反复演示实验。而在机械工程实验室,结合经典机械结构和现代机电一体化的传动生产流水线,可以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动手实践,实验大楼展示室里陈列的爬壁机器人、吹笛子机器人、机械恐龙等,都是学生们“泡”在实验室里的成果。

  上海交大副校长叶取源教授表示,新发现多半是从实验中来的,理工科为主的高校,如果在动手方面不对学生加强训练,学生素质再好也很难有大发展。为此,交大在强调基础的同时,把实验室建设列为学校工作的重点给予支持。“211工程”投3400万,“985工程”拨1个亿,世界银行贷款235万美元,大量资金投进去,一个又一个实验室建起来:物理、数学、计算机基础、工程图学与机械基础、电工电子、力学等基础“现代实验室”已经全部通过教育部验收;“大学生工程训练中心”成为交大对学生实施机械制造技术等综合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一个窗口;各院系都建有规模大小不一、形式内容不同的研究性实验室和创新实验室。

  实验室要建得好,还要用好。上海交大并不单纯地将硬件设施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标准。叶取源教授告诉记者,“创新”是学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中之重,因此实验室的使用,也从原先的“验证性实验”为主逐步向“综合性实验”转变。

  过去的“验证性实验”,一般是在实验课上,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统一按书本所列步骤,一步一步共同做一个实验。应试教育本身就比较忽视学生的动手能力,而单调的验证性实验,又激不起学生的太大兴趣。动手能力差,缺乏创造性,成为很多高校理工科学生的通病。

  “实验室的设备宁可让学生们用坏,也不要放坏”———上海交大阮学榆院士的这项提议,已在交大得到了实现。学生自由选择实验科目和时间、实验室全天候开放、学校鼓励大胆创新,大大激发了学生自主实验的兴趣。物理实验室引进23套PASSCO和LEYBOLD实验组件,可以组合成150套实验,每天都有学生设计新课题,做各种自己喜欢的实验;电工电子实验室被学生们称为“电子竞技场”,每个双休日都有学生在实验室里研究自己的发明、完善自己的创造,2000年获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索尼杯”的冠军队就诞生在这个实验室。

  叶取源教授说,开放实验室制度实施之后,上海交大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比例由过去的17%已提升到目前的40%以上,随着大学生知识创新热情的日益高涨,今后实验比例还会上升。为了进一步满足更多学生动手实践和科技创新的需求,学校决定再立项拨出专款,建设“现代生物实验中心”、“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实验中心”、“电子电工实验中心”、“化学化工实验中心”、“新能源与环保实验中心”等10个大学科实验平台,供研究生在不同学科领域进行实验,在互补的研究中碰撞出知识创新的火花。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上海交大两项数字电视科研成果通过鉴定
· 交大副校长明确表示:不是上海交大举牌
· "国际应用科技开发协作网大会"在交大召开
· 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雷恩博士访问交大并演讲
· 《自强学子》慈善助学专题片在上交大首映
· 上海交大建立博士学位论文监督机制
· 上海交大: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互开MBA课程
· 上海交通大学:庆祝钱学森90寿辰
· 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寄语师生——热爱祖国崇尚科学
· 上海交大:技术MBA打造中国未来CTO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