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等教育 > 高教新闻
军队院校教学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2002-06-18    记者 马晓春 白瑞雪

字体大小:

  新华网南京6月17日电(记者 马晓春 白瑞雪) 记者从正在召开的全军院校教学改革工作会议上获悉,军队院校教学改革方兴未艾,取得了重大突破和阶段性成果,推动全军院校教育步入了快速发展的健康轨道,人才培养进入了崭新的历史阶段。

  全军院校认真贯彻江主席“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的要求,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为实施科技强军战略的根本大计,加快院校教学改革步伐,规模化办校,现代化教学,正规化管理,社会化保障等方面改革成效明显,我军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办学水平和整体效益明显提高。

  1999年第十四次全军院校会议以来,军队院校把学科专业建设作为教学改革的“龙头”,按照科学、规范、拓宽、优化的原则,调整了专业设置,制定颁发了第一部系统完整的专业目录,增设了一批新专业,淘汰了一批旧专业。各院校及时进行了学科专业调整和优化重组,本科专业由原来的316种调整为122种,一批大专业、多方向和与军队现代化建设、军事斗争准备密切相关的新型学科专业相继开设。通过改革调整,初步构建了具有我军特色的专业学科体系;各院校完成了60多个重点学科专业的建设,博士学科授予点由139个增加到272个,硕士生授予点由472个增加到746个,58个学科成为国家级重点学科;按照新型军事人才的标准,制定了新的专业规范,确立了新的培养目标,优化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实行了基础教育合训、专业训练分流、双向选择生和依托国民教育等新的组训方式及培训模式。

  军队院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不断深化,先后制定颁发了2300余种和21500门课程教学大纲,编写出版了9900多种新教材,构建了必修课、选修课、自修课相结合,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军事科学相融合,指挥、管理、技术相结合的新一代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政治理论课加强了邓小平理论教学内容,着力推进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入课堂、进入教材、进入学员头脑;科学文化课突出了主干课程,加大了人文知识,实现了与国家高等教育接轨;军事专业课充实了科技发展的前沿成果,突出了新理论、新技术、新装备、新战法教学;素质教育、创新教育进入课堂,计算机辅助教学、模拟仿真教学、多媒体教学、网上教学广泛应用;现代远程教育启动,教育信息化建设突飞猛进,与国家高等教育同步发展,有些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近年来,全军院校引进硕士以上高层次人才近1500名,教员队伍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比例由20%提高到33%。各院校加强了虚拟实验室、数字图书馆和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了全军军事训练信息网和各院校校园网,实现了分布广泛、交互快捷的网络联通,形成了丰富的网上教育资源,为教学改革提供了信息化平台。

  全军院校完成了体制编制调整改革任务,建立了新型的院校体系。通过合并组建综合性大学,扩大单个院校规模,实行规模化办学,集中力量建设重点院校和学科专业,完成了113项教学改革立项课题的重点攻关,取得了400余项国家和军队级教学成果,为部队培养和输送了一大批适应现代化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需要的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大学办成“教育超市”
· 异步网络化教学模型设计及实现
· 高校教改怎样应对挑战
· 军校将扩大研究生教育规模
· 新锐的《大学人文读本》即将取代《大学语文》
· 李岚清:推进高教创新 培养创新人才
· 建筑师专业教育“脱节”部分学者表示担忧
· 北京16所高校“教学共同体”正式联盟
· 把课堂搬到企业去
· 高等理工科教改取得阶段性成果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