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等教育 > 高教新闻
北京高校招生录取:远程录取 保障公正
2002-08-26    

字体大小:

  高校招生录取作为国家选拔人才的重要关口,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尤其是如何严肃招生录取纪律,做到公正、公平、公开,更是大家关注的焦点。为此,本报记者赴北京高校招生录取现场进行了专题采访——

  为国选才把关口

  ——北京高校招生录取工作侧记

  本报记者 董洪亮

  八成远程录取 技术保障公正

  8月4日至6日,北京市高等职业教育单独招生与5所高校的外语小语种招生顺利进行;8月7日—9日,提前批次录取的院校进行录取,这些院校包括军事、公安、武警院校,体育类院校和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国际关系学院、外交学院等53所院校;第一批招生的115所院校8月10日开始录取,招生录取工作目前已经结束。其他批次院校的录取工作还在进行中。

  在北京市高校招生录取现场,记者看到:过去人工投档、提档的热闹场面不见了,代之的是录取工作静悄悄地展开,招生管理组与检查组的运转全部在计算机网络上进行。随着工作人员敲动键盘,考分超过学校提档线的考生的简历表、体检表、报考志愿情况以及特征和特长等信息迅速出现在计算机屏幕上。工作人员将合格考生的所有信息通过网络传给相关的院校,院校确认后,通过网络立即反馈给录取管理组,然后考生在计算机里的表格上就被记录上“已录取”的字样。据介绍,对符合条件的考生,院校如果不录取,考生的所有信息须立即通过网络退回录取检查组,并且详细说明不录取的理由。

  作为保障录取公正的重要手段,计算机网络技术现已被广泛应用。北京去年网上录取学生占招生计划数的73%,今年超过80%。据教育部学生司负责人介绍,五六年前,部分省、市、自治区开始网络远程录取的试点,今年全国通过网络远程录取的本、专科生占招生计划数的80%多。

  北京市高校招生委员会主任、副市长林文漪表示,招生技术手段要随着社会的进步而改进,要进一步扩大网络录取的范围。北京市高招办主任吴凤臣说,今年招生工作开始前,进行了现场网络调试,对120多名工作人员进行技术和网络安全培训,并对计算机做了技术升级,为此投资100多万元。

  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于高校招生录取,考生的电子档案取代了原来堆积如小山的纸质档案,提高了效率、节省了人力。绝大多数院校不必再派人到现场,有关人员在自己学校内就可以完成录取事宜。考生王伟和其家长王富友认为,网上录取学生让大家觉得更放心、更踏实了。

  一些参与录取工作的人员对记者说,为保证高校招生录取万无一失,考虑到计算机网络的设备、技术以及安全性,录取工作的全面网络远程化还需要有个过程。

  欢迎第一志愿  尊重第二志愿

  由于根据估分情况填报志愿,相当部分考生所报第一志愿与院校的调档线有距离。这些考生只好寄希望于第二、第三志愿等。一些院校对以第二、第三志愿等报考自己学校的考生认识不一致,部分院校甚至有鄙视和歧视的态度。具体表现在对非第一志愿考生的调档线上,一些院校要求考生高出本校调档线30分、40分甚至50分。这容易造成考生因第一志愿填报不当而被较差的学校录取,甚至情况更糟。

  北京市高校招生现场录取领导小组组长、北京市教委主任耿学超告诉记者,就目前情况看,录取考生第二志愿的学校数、招生数和录取比例都比往年有所增加。为更好地保障考生的权益,在北京招生的第一批院校按第一志愿录取的考生占招生计划数文科是77%,理科是78%,也就是说,文科、理科余下的20%多的招生名额必须从非第一志愿考生里录取。据北京市高招办统计,今年第一批院校录取的15700多名考生中,非第一志愿考生的录取率从去年的16%提高到近23%。

  北京工业大学主管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冯培说,从为国家培养人才的角度出发,高校应该理解考生所报志愿,尊重他们的选择,不要在主观上对第二志愿考生设置障碍。据了解,北京工业大学近几年积极从第二志愿考生中录取新生,吸纳了许多考分高、综合素质优秀的学生。

  人才观念渐变  高职院校升温

  伴随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对实用型技术人才需求的增加,特别是在今年7月一个月里,国家科教领导小组召开会议听取职业教育工作汇报、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职业教育成果展示会顺利举办、国务院召开了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职业教育在全社会重新受到重视。

  反映在高校招生录取方面,除了金融、法律、新闻传媒、生物工程及技术、信息及计算机、环境保护等热门专业继续被看好外,考生和家长对高等职业院校的关注程度进一步提高。北京市今年高等职业教育单独招生的学校共35所,计划招生6900人,实际录取7271人,比计划增加371人,比去年增加886人。其中招生计划增加较多的学校有海淀走读大学、北京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等。

  由于高职招生对志愿考生专业课考试的要求较强,在调剂录取时,一些学校可调剂生源仍有不足。这是高职院校招生录取中一个需要进一步研讨的问题。

  中国矿业大学校长谢和平教授说,尽管高职院校、专业有所升温,但距离社会的需求还有一定的距离。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主要培养实用型、技工型人才,这些人才能为国家建设做出不可替代的贡献。

  此外,在今年的高校招生录取中,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例如,高校招生自费、公费并轨以来,高校同一个专业应该是同一分数线,所有学生都需缴费读大学。教育部近年来三令五申禁止高校巧立名目多收费。然而,今年个别地方进行所谓的专科、本科连读招生,搞一个专业两个分数线,其实是变相降低录取分数从而高收费。北京市严格执行教育部的有关政策,没有出现变相降低录取分数而过高收费现象。又如,今年7月25日,高校招生录取尚未开始,北京许多考生和家长却收到一份某社会中介组织与一民办高校的材料,声称已与录取工作人员打通关系,“许诺”缴不同的价钱可以上相应的院校等。后来经公安部门介入,发现是个骗局,这也给广大考生和其家长敲响了警钟,须警惕一些人利用考生上学心切干扰高校招生录取工作。

  三个特点  三个进步

  王斌来

  高考年年都是热门话题,而招生录取更是热门中的热门。今年7月举行的高考事关全国527万考生的切身利益,考生、家长、高校乃至全社会都在密切关注:约275万大学新生是如何被遴选出来的。俗话说:“编筐编篓,全在收口。”招生录取作为高考的最后一个环节,做到公平、公正、公开,既是教育部门的目标,也是广大考生、家长的期待。

  从记者采写的报道来看,北京高校招生录取工作目前总的态势是波澜不惊、各得其所。具体而言,呈现出三个特点,体现了三方面的进步。

  一是透明度进一步增强,技术保障促进了招生机制上的进步。今年,网上录取学生占招生计划数超过80%。招生录取网络远程化在减少了人工环节的同时,也减少了人为舞弊的可能性。每年高考前后,不少家长为了孩子能够上好大学、好专业走门路、找关系。如今,随着招生录取机制日益公平合理,高校将招生条件、收费标准、录取程序和规则等事先公布,录取的各类学生都要公示,家长们也该放宽心了。

  二是高校招收第二志愿考生比以往有所增加,体现了在维护考生利益方面的进步。一些高校重第一志愿、轻第二志愿是个老问题。依据《高等教育法》,高校有办学的自主权。但也要看到,每年都有考生因填报志愿不当而没有被录取到与其考分相当的高校。仅凭第一志愿录取,对考生来说,显然是不公平的。考生通过填报志愿选择高校和专业,高校通过招生录取选择考生,怎样将二者有机地对接起来,值得进一步研究。

  三是高职院校、专业升温,北京高等职业教育单独招生实际录取数超过计划招生数370多人,反映出考生在求学、就业观念上的进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在许多地方,实用型、技工型人才大量短缺,此类人才在就业前景、报酬待遇、受重视的程度等方面并不逊色。只盯着名校或热门专业,不利于人才的选拔。考生心态更趋务实,值得称道。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高校自主招生冲击应试教育
· “国际学院”宣传热 专家提醒慎选择
· 人大:招生计划一半投向理科生
· 上海高校招生“四要、八不准”
· 从“网络评价”说到自主招生
· 51所高校招收国防生3000余名
· 青岛海洋大学拒收15名保送生引争议
· 2002年国家重点高校新增专业
· 湖北省属高校:不留机动指标
· 教育部部署今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工作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