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等教育 > 高教新闻
市场将是最终的领跑者
2002-09-16    记者 谢湘 刘世昕 蒋韡薇

字体大小:

  8月24日,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计算机科技论坛(YOCSEF)在北京翠宫饭店举办了一个主题为“软件学院的热潮和困惑”的专题论坛。来政府部门、高校、企业的各路代表各抒己见,会场气氛异常活跃,以致于主持人不得不采取强制性的办法,才使不断延时的会议得以结束。

  不只是北京。扑面而来的“软件学院热潮”使得今年3月以来但凡与IT有关的论坛,无论是在长沙、西安,还是在浙江、上海,无一例外都把“软件学院如何办?”、“软件人才如何培养?”选作重点讨论的中心议题。

  软件学院肯定是要办的,软件人才肯定是要大力培养的。这一点毫无疑问。

  2002年高考刚刚结束,也是在翠宫饭店,教育部新上任的周济副部长亲自坐镇,经过与有关部门反复的计算、协商,作出了软件学院单独扩招5000人的重要决定。据说,对一个专业作出如此“超常规”的决定,在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然而,人们的困惑并没有因此而解除。

  困惑一:我国能够消化那么多软件人才吗

  发展软件学院是为了解决我国软件人才稀缺的现状,但软件人才到底够不够?

  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北京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许建钢先生,被公认为对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软件咨询业的发展和行业协会的建设做出过很大贡献。他对软件学院的态度是,“千万要冷静”。

  有着计算机和经济学双重专业背景的许建钢喜欢用数据说话。他所测算的数字是:2001年我国软件产值的总额为285亿元,按照国家制定的发展目标,到2005年我国软件业的销售额要达到2500亿元,在全球所占的比例要由现在1.2%提高到3%,整个增长将近10倍。有资料表明,目前我国已有20多万软件从业人员,在校的计算机软件及相关专业的学生有40多万人,再加上35所软件学院要培养的学员,预计到2005年我国从事软件业的人员会达到80万,这个数字要比软件业比较发达的印度多出十几万。

  “软件产值增长不到10倍,从业人员增长4倍,今后开发效率会越来越高,我们肯定不需要增加这么多人,绝对用不了。”许建钢分析说:“大量吸纳软件人员的途径在于外包业务的开展,印度就是因为替欧美做软件外包业务,所以需要很多人。但国内现在的外包业务开展得不是很好,业务量不够大,不可能消化大量的软件人员。另外,我国软件业发展主要定位在应用软件,不需要搞人海战术,用友的软件研发人员也就600人。近年来软件劳务输出的势头也不如前几年。在现有的产业结构下,大量发展软件学院有可能造成软件人才相对过剩。”

  困惑二:办软件学院是有准备之战吗

  获得示范性软件学院办学资格的某重点高校的计算机学院负责人,临到软件学院招生还一筹莫展:不知道招生简章究竟该怎么写。

  “就像是一场赛跑,‘起跑’的枪声响了,而我们这些参赛的选手,还不知道跑道在哪里,有的甚至连跑鞋都还没来得及穿上。”一位软件学院的院长发出感慨,“我现在最害怕的就是软件学院一哄而起”。

  一位曾参与过首批示范性软件学院评审工作的专家,回忆起评审的全过程,也感到有那么点随意性。“刚开始集中时对我们说,首批软件学院只准备挑选10所条件具备的学校。临到投票前,我们又被告知,可以投30所学校的票。然而最后实际公布的名单,又变成35所。决策是如何制定的,中间又是怎么变化的,我们还真弄不清楚”。

  今年3月,长沙举办的“在高平台培养软件人才”论坛上,好几所学院的老师报告说,软件学院招生情况不理想。其中一学校计划招生名额是100个,实际上连半数都没招满。

  其他一些地区的学校也碰到了类似的情况。有媒体立即进行追踪,提出“软件学院的冷思考”。

  热也好,冷也好,从某个角度来说,受制约的根本原因在经济。

  众所周知,软件学院的学费是完全开放的,学费标准每学年至少在两万元以上,高的甚至要5万元。

  投资教育就是投资自己的未来,是当今人们普遍开始接受的新观念。但是,这种投资必须建立在个人能够承受的经济基础上。同样,学校的招生规模必然要受到市场的制约。

  困惑三:有必要“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吗

  按照改革设想,示范性软件学院在办学的过程中要跳出传统计算机系的模式,那么这是不是意味着软件学院要从现有的计算机系单独分离出来呢?

  许多实际在运作软件学院的领导和老师也觉得纳闷,当今世界高等教育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都是由单一的专业向综合性方向转化,软件学院似乎与此不同。从基础课的课程安排来看,从师资的配置来看,软件学院与计算机系的教学内容并没有很大的区别,有必要分开吗?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计算机系副主任孟小峰提出过这样的疑问:我本人是从事传统计算机专业教育的工作者,我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那就是许多计算机系外挂一个软件学院。因此我有一个困惑,就是传统的计算机学院或者计算机系是不是一个错误,还是否有办下去的必要,这个定位我不是很清楚。

  教育部的一位官员透露说,目前35所软件学院里有1/3左右的是“两块牌子一套人马”,也就是说软件学院的院长、老师还是原来计算机系的一套班子。

  开学的日子正在迫近,记者向几家“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软件学院打听筹备情况怎么样,竟然有不少院长说,还有很多事没弄明白。

  比如说,从企业请来的老师到底给什么职称,学校规定要评教授副教授,得有发表论文等诸多硬杠杠;计算机系和软件学院两边老师的待遇怎么平衡;两边课程安排有什么异同;实行双语教育,且不说老师从哪里找,学生能否跟得上也是个问题;还有的院长说,已经广泛撒网把各种企业找了一圈,也没找到实习基地,这一项也是软件学院的硬指标。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副院长高文说,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办软件学院,这事儿就没法干成。软件学院是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突破口,有很多突破性的政策。现在同一所学校,计算机学院和软件学院同时存在,专业方向基本一致,但在办学机制上完全不同,自然会形成矛盾。

  “从市场的角度看,软件学院终究是一种过渡性的产物”,高文认为,“现在软件学院中通行的‘2+2’,‘3+2’模式(大学头两三年学别的专业,3年级以后转到软件学院),不是培养人才而是在解决就业,作为通才培养是个好事,实际上造成了一些混乱,学生对自己将来到底做什么定位不准。这种人只能成为中低层的人,现在大多软件从业人员就是这种高不成低不就的状态,软件学院还在继续培养这种人,软件学院培养人的模式只能是过渡性的。”

  他预计,今后35所软件学院会出现这样的分化,一部分自生自灭了,一部分变成企业了,大概只有10来所学院能留下来。

  创办示范性软件学院也是在“摸着石头过河”,这一新生事物的推动者、实践者们都衷心希望媒体能多给予一些支持,少一些责难。

  青年计算机科学论坛专家委员会委员王钧认为,对软件学院来说,褒也好,贬也好,办学成败的主要标准就是培养的学生受不受企业的欢迎。10年、20年以后,不管是哪一种类型的软件学院,还有多少家在生机勃勃地继续招生,这是很好的一个检验尺度。因为最终决定软件学院生存和发展的将是市场。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高等教育改革的突破口
· 中国一流研究生院标准及其2002年名单
· 上海交大软件学院将课程开到IT公司
· 软件教育:中国该跟印度学什么
· 人才是制约产业发展的重要瓶颈
· 从软件的融合性上找市场
· 外交学院喜迎五十华诞
· 应用示范软件带来怎样变化
· 湖北经济学院快速融合发展纪实
· 北京:24所学校上榜示范高中(名单)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