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等教育 > 高教新闻
课堂里多了陌生面孔
2002-12-16    记者 张双武

字体大小:

  每周四早晨8时,韩红总会准时出现在武汉科技大学金属材料工程系的某门专业课课堂上。但她并不是这所学校的学生,是坐了近一个小时的公交车,从武汉另一所高校赶来“蹭课”的。韩红说,她本科读的是分析化学专业,明年考研报的是金属腐蚀与防护专业,听说武汉科大这边的课讲得不错,所以特意赶过来。

  像韩红这样跨校“蹭课”的学生,眼下在武汉各高校渐渐多了起来。武汉大学法学院学生张羽称,教室里经常出现一些互相不认识的同学,原以为是其他专业选修的学生,可一打听,不少是外校甚至是社会上准备考研的人。

  据了解,各高校最容易被“蹭”的课,一是名教授上的专业课;二是文科艺术类的课。不少“蹭课”学生弃本专业课程而“蹭”其他专业课程,也有的嫌本校的专业课程比别的学校师资力量弱,因而不辞劳苦地跨校“蹭课”。一些正在备考的自考生和考研一族,甚至社会上的人士也加入到“蹭课”行列中来,享受着大学课堂这个“免费的教学资源”。

  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课堂上,记者找到了几个“蹭课”的学生。他们有的是外地准备明年考研的,有的是进修教师,有的是自考生。一位来自武汉市黄陂郊区的年轻老师说:“为了考研,我经常到各高校‘蹭课’,比起在外面上培训班,这样既省钱又能受到一种气氛熏陶。赶上研究生导师上课,还有机会套套近乎,了解一下考研的最新信息。”

  更多的“蹭课”者是一些本科在读学生。据悉,每年11月份以后,一些高校高年级学生的逃课现象十分普遍,有的老师只好采取课前点名并声称考勤计入成绩的办法,但收效甚微。为了应付老师点名,有的学生甚至想到了雇人听课。武汉某高校人文学院一位学生对记者说,总有学长请他帮忙听课,但出钱的不多。有的老师则称,知道代听课的事,只是没有较真儿。

  不少为了考研而“蹭课”的学生表示,由于已是高年级学生,每天课本身就少,实在有冲突了,专业老师一般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喜欢“蹭”艺术课的学生小李说,自己是机动作战,有时间就上,没时间就算了,如果觉得老师讲的不好,马上就撤。

  武汉科大教务处处长盛建龙说,到本校听课要拿学分或旁听都需经学校同意,由学校统一安排。按政策规定,作为校方,“蹭课”是不允许的,一经发现,任课老师可直接“请其出门”。但不少高校教务处负责人表示,现在各高校一般不需要听课证之类,座位也不固定,拿本书就可进课堂听课,而且学生们的面孔都差不多,查人点名也不是很具有实际操作性,效果也不好。一般如果不要求学分,只要控制好人数,影响不大也就默许了。

  大学生跨校“蹭课”究竟好不好?老师和学生们看法不一。

  中南民族大学新闻系学生海丹婷说,“蹭课”主要是兴趣使然,既不用交学费也不用期中、期末考试,能学到自己想学的东西,何乐而不为?

  武汉科大学生张凯认为,这是大学生扩大学习领域,多方面发展自己的表现,其学习精神可嘉,是好事。向义同学也认为,现在很多学生经常不上课,教室本来就有空位,外校学生来听课,对自己影响不大,而且他们的认真态度对我们也是一种激励。但武汉大学法学院的一些学生向记者反映,“蹭课”学生抢了自己的座位,造成他们无法正常听课。

  武汉科大副教授李灿华认为,这是大学教育走向开放的体现,实现了一种资源的共享。目前武汉7所重点大学互相承认学分的做法应该是一种方向,值得在更大范围内提倡和推广。但武汉大学一些老师则认为,“蹭课”现象严重干扰了正常教学秩序,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学好本专业的热情,导致部分学生涌向热门专业,所以,还是不提倡为好。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广东进一步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 重庆实施高校教学改革和质量工程
· 安徽整治高校周边治安秩序
· 北京启动高校领导干部能力建设工程
· 青岛高校实施“阳光食品工程”
· 湖北高校科技助力县域经济
· 上海高校“绿色通道”延伸到起点
· 直属高校贯彻《信访条例》研讨会举行
· 宋德民谈中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
· 陈至立:提高质量是高校工作重中之重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