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等教育 > 高教新闻
200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特点
2003-11-12    

字体大小:

  一是唱响了广大毕业生到基层、到西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的主旋律。在国务院的关心和政策直接推动下,共青团中央、教育部、人事部、财政部联合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到艰苦地方建功立业,收到了良好效果。在仅10天时间里,全国共有4.3万名毕业生报名,经过选拔、培训后,8月底,共有6000名志愿者分赴西部12省区,受到了各地的热烈欢迎。中组部、人事部、共青团中央、中编办、教育部还共同发文选拔了600名优秀毕业生到西部乡镇工作,公安部等部门也选拔了1万名毕业生到基层公安队伍工作。一些省市也因势利导,从本地实际出发,实施基层志愿者计划,如辽宁省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辽西北计划”,湖北省的“村村有大学生工程”,河北省的“大学生志愿者健康行动计划”,上海市的“沪郊就业工程”等。高校毕业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唱响了积极下基层、去西部、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的主旋律,涌现出了很多感人事迹和先进典型。事实证明,今天的大学生是不畏艰苦的一代,是有雄心壮志的一代,是大有作为的一代。

  二是建立了责任明确的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体制与机制制度。2003年,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初步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统筹协调、部门全力支持、社会共同努力”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体制,建立了高校毕业生就业目标责任制。各地党委和政府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纳入当地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总体部署,主要同志亲自抓、负总责,政府班子中有专人负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首先是省级政府的责任更加明确。有22个省成立了以政府主要领导同志牵头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协调机构,很多地方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毕业生就业工作真正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中央和国务院相关部门的作用进一步加强。中组部、中编办、教育部、人事部、劳动保障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工商总局、团中央、全国工商联等有关部委和群众团体,积极采取措施,支持毕业生就业工作。各高校实施毕业生就业“一把手工程”,高等学校书记、校长对本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负总责,全国大部分高校成立了以书记、校长挂帅的领导协调机构,大力加强就业指导和服务,取得显著成效。社会各界全面动员,努力吸纳毕业生就业。经过上下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初步形成了促进毕业生就业的良好社会环境。

   三是毕业生就业政策体系框架初步形成。2003年是国家出台毕业生就业政策最多的一年。党中央、国务院及中央、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党委、政府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进一步完善毕业生就业政策和服务体系,切实把政府职能转到为建立毕业生就业市场服务和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上来,进一步扫除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性和体制性障碍,有利于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到非公有制单位就业,自主创业、灵活就业和多渠道就业政策体系正在形成。国务院出台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明确11项政策措施,确立了毕业生就业工作政策基本框架。中央和国务院相关部门出台了14个配套文件,明确了107项具体政策。各地也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如辽宁出台了42条、河北制定了26条政策措施,从多方面推动和促进毕业生就业。各部门、各地方出台的政策,内容涉及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到民营企业就业、自主创业、技能培训、失业登记、临时救助、待就业服务、高校就业指导等各个方面,从各地实际出发进一步充实、丰富了毕业生就业工作政策体系框架的内容。一系列促进毕业生就业政策的出台,进一步打破了限制毕业生跨地区、跨行业就业的障碍,进一步拓宽了就业渠道,进一步确立了“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使毕业生就业环境更加宽松。与此同时,包括政府部门分工负责制、待就业毕业生社会保障制度、毕业生就业率公布制度等与之相配套的制度建设进一步推进。

  四是积极完善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提高就业指导能力和服务水平。今年以来,大部分省市加强了就业指导中心建设。高等学校的毕业生就业工作“三到位”取得较大进展,机构进一步完善,就业工作队伍得到加强;就业指导和服务“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信息化”工作广泛开展,一些学校实现了对毕业生的个性化指导、“一对一”指导和“一站式”服务,就业信息化服务建设大为加强。在至立同志的关怀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2003年6月13日教育部开通了“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信息网”,各地、各高校也按要求加快了建网进度。目前,“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信息网”已连通了有关部门的就业网、全国21家省级毕业生就业网站、62家直属高校和部分地方高校的毕业生就业网站、130家社会人才网站。先后组织和参加了“全国高校毕业生网上招聘周”、“2003年毕业生网上招聘会”、“全国优秀中小企业招聘周”、“网上送岗”等多场网上招聘活动,网上招聘会期间最高日访问量达823万人次,受到了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欢迎和好评。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初步显现。

  五是推进了高等教育观念模式的改革。高校毕业生就业方式的深刻变革,正在成为推动高等教育观念、模式深化改革的强有力杠杆,引导高等学校更加积极主动地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更加注重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学校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十八个挂钩的措施,在确立高校发展规模和布局结构调整等工作中把就业状况作为重要依据,在安排年度招生计划、设置专业与学位点和进行教学评估等方面与就业率适度挂钩,较好地坚持了速度、结构、质量、效益协调统一的发展方针,初步形成了事业发展、结构布局、经费使用等与就业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管理运行机制。“双证书”制度的试点取得了积极进展,先行进行“双证书”培训试点的辽宁、湖南、湖北、上海等省市都取得了显著成效。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教育部要求正确引导高校毕业生
· 安徽出台高校毕业生就业新举措
· 广东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
· 大众化: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必然走向
· 陕西选拔毕业生任乡镇领导
· 毕业生被推出校门 谁来保护他们的权益?
· 内蒙古:招录120名应届大学毕业生当警察
· 广东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的思考
· “优秀毕业生”是怎样炼成的
· 优秀大学毕业生报告会在京举行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