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等教育 > 高教新闻
凌晨大火揪人心 13名中国留学生下落不明
2003-11-25    

字体大小:

  据科技日报驻莫斯科记者董映璧报道,11月24日的莫斯科,雨雪交加,大雾弥漫。

  凌晨1时17分,还是夜深人静时分。一场突如其来的特大火灾,却毫不留情地在位于俄罗斯莫斯科市西南位置的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以下简称“友谊大学”)发生了。大火在短短的3个小时内就将一幢5层的大楼吞灭,导致32名学生死亡,156名学生受伤。其中 有13名中国留学生下落不名,34人因不同程度的伤势住进了医院。事故发生后,中国驻俄罗斯大使刘古昌带领工作人员迅速到达现场,了解火灾情况,参与救助并慰问中国留学生,一些旅俄莫斯科华人也积极参与了救助和慰问工作。

  刘古昌大使向学生转达了我国领导人胡锦涛和温家宝的问候,党中央国务院对大家的不幸表示不安,非常关心大家的健康并委托使馆全力以赴处理这一事件。

  大火深夜突起

  据俄罗斯紧急状态部信息局介绍,大火发生在友谊大学的第6号学生宿舍。火苗首先是从2楼的203房间窜出的,并迅速蔓延,在3个小时内将整个大楼吞灭。当莫斯科市第一批消防队员赶到现场时,2楼和3楼上的8个房间已被烧毁,着火面积超过了1000平方米。

  俄方出动了50辆消防车灭火,30辆救护车抢救伤员。直到5点45分,大火才被扑灭。这是莫斯科近10年里最严重的一次火灾。

  据有关部门介绍,大火导致32名学生死亡,大部分学生是被烧死或是被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窒息致死的。由于火势迅猛,从睡梦中惊醒的学生们不知如何处理,一部分学生从楼上跳窗逃生,致使139名学生因摔伤住进了医院。

  中国留学生刚刚入校

  据莫斯科警察局介绍,在被烧掉的6号楼里,共住有272名来自世界不同国家的留学生,包括来自中国、越南、阿富汗、秘鲁等国家。

  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教育处裴玉芳参赞向记者介绍说,6号楼共住有80多名中国留学生,他们是不久前才来到莫斯科的,基本上是自费预科生。最早的是9月份到友谊大学的,最晚的则是十几天前才来报到,他们中有的人甚至还没有来得及到大使馆教育处注册登记。她还介绍说,俄罗斯大约有1万名中国留学生,其中在莫斯科高校的就有4000名。友谊大学有500到600名中国留学生,仅低于莫斯科大学。中国在俄留学生数字不确切的原因,是有一少部分学生没有到使馆注册登记。

  中国驻俄使馆全力救助

  火灾发生后,大约凌晨2点左右,消息就已经传到了中国驻俄大使馆。大使馆教育处参赞裴玉芳带领4名工作人员,当即火速赶往友谊大学。

  裴玉芳介绍说,当他们来到火灾现场时,那里浓烟滚滚,大火冲天。他们立即组织中国留学生会的干部和高年级留学生,共同参与了救助和确认工作。

  随即,刘古昌大使、周力公使也紧急赶到现场,与校方交涉,了解情况,并到医院看望了受伤的中国留学生。裴玉芳还介绍说,经确认,目前还有13名中国留学生失踪,其中包括2名公派留学生。

  大使馆已成立了紧急救助小组,并将公布查询电话。

  火灾原因正在调查

  据俄罗斯塔斯社报道,俄罗斯教育部部长菲利波夫说,发生火灾的原因可能有2个:人为纵火和日用电器发生起火。

  菲利波夫说,友谊大学目前正在寻找3名非洲大学生,她们住在6号楼的203房间。有人看见火灾前几分钟她们从宿舍中跑出去,并关上了房门。她们分别来自马里、肯尼亚和尼日利亚。

  到记者截稿为止,俄罗斯警方已抓获了其中的1名非洲女大学生,开始对其进行审讯。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莫斯科友谊大学火灾 包括中国学生在内28人死亡
· 俄一大学火灾32人死亡 17名中国学生失踪
· 俄罗斯成功发射“一箭八星”
· 外交部就俄大学火灾事件向俄驻华使馆交涉
· 俄友谊大学部分受伤住院中国学生名单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