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等教育 > 高教新闻
武汉大学开设50门通识教育课程
2004-02-06    记者 从玉华

字体大小:

   今年起,武汉大学本科生不分文理科,均需修满12个“通识”课程学分才能获得学位。最近,武大公布了新修订的2004年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对沿袭多年的本科传统专业教育模式进行改革,推行“通识”教育。

   据悉,今年,武大将开设50多门通识教育选修课,并将其纳入学生学分考核。通识教育课程分为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数学与自然科学、中华文明与外国文明、跨学科领域五大类,五类领域各提供10门左右的课程,共50门左右,其中包括数学精神与方法、博弈论、创业学、公共关系学、社交礼仪、领导学、性与社会、演讲与口才、音乐欣赏、美学概论、中国禁书大观、当代中国社会问题透视、当代国际关系与中国外交、法律理念与法律意识、中国哲学智慧等。

   通识教育,指对所有大学生普遍进行的共同内容的教育,向学生介绍从大学教育不可或缺的知识领域中获得知识的主要方法,让学生剖析不同学术领域和文化的研究层面、研究方法和思想体系,从而为资质、能力和经验各异的大学生提供日后长远学习所必需的方法和眼界。

   学校规定:学生在每个领域至少选修两个学分,总共最低修满12个学分。获人文科学或社会科学类学位的学生,在数学与自然科学领域至少修满4个学分;获自然科学类学位,在人文科学或社会科学或中华文明与外国文明领域至少修满4个学分。学生选修与本专业重复或相近的课程,不计入通识学分。跨学科领域的课程修习则均承认学分。

   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显示:通识课教学重在启发学生思想,教学方法将运用课堂模拟、项目参与、社会实践、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课程最终成绩的评定将由考勤、讨论、作业、考试等多种检测指标来决定。各门课程不设定开课归口学院,全校教师只要有能力、有条件都可以申报,教务部采取招标的办法择优聘讲。对被批准立项建设的课程,学校将给予3~5万元的经费支持。

   武汉大学教务部相关人士称,21世纪高等教育所培养的人才,不仅应受到专业的学术训练,而且要形成和谐健全的人格。大学教育应给予学生充分的选择机会,让他们接触不同的事物,使他们能对不同的学科、文化和不同的思维模式保持高度的兴趣和尊重,同时增进对自身、社会、自然及其相互关系的了解,使其能对自己未来的生活做出明智的选择。

   打破文理专业壁垒,推行通识教育的目的是:向学生展示不同学科领域的各门知识及在这些领域内探索的形式,引导学生获得多种不同分析方法,了解这些方法是如何运用,以及他们的价值所在,强调的是能力、方法和性情的培养。

   武大副校长黄进表示,当前,我国高教主体仍是专业教育,主要弊端是专业分割过细,素质教育薄弱;学生知识结构单一,基础学养不足。这不仅严重影响到本科生的培养质量,还严重影响到硕士、博士等更高水平人才的培养,已不符合现代社会对完善的综合型人才的需求。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武汉大学:自筹资金10亿元进行重点学科建设
· 武汉:政府承担新建住宅区配套学校建设
· 武汉大学:法语医学班启动
· 武汉大学:“全球化与当代资本主义”论坛举行
· 武汉大学: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 武汉大学:本科教学改革“不拘一格”
· 武汉大学:首个免费WTO第二学位设立
· 武汉大学:高新产业势头猛
· 武汉大学:发现胶质瘤治疗新途径
· 武汉大学:我国高校中最大的生命科学大楼落成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