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政育人当好“思想库”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建设纪实
“十五”期间,中国人民大学先后有10位学者受邀为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作辅导报告或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作专题讲座;以跨学科课题组联合攻关,人民大学成功中标“北京2008年奥运会总体影响研究”等重大课题;在中国哲学领域具有重要影响的《和合学概论》、《中国佛教哲学要义》等著作相继问世。
这些,只是人民大学教师为党和政府提供决策咨询服务的冰山一角。走进人大,吴玉章学术讲座、共和国部长论坛等年均百余场的高规格论坛,折射出这所人文社会科学理论重镇的学术视野。
作为党和政府决策的重要“思想库”,中国人民大学在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致力于办“人民的大学”
致力于办“人民的大学”
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水平,体现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思维能力、精神状况和文明素质。2004年年初,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为我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作为哲学社会科学的一面旗帜和理论重镇,中国人民大学得到快速发展。据统计,目前人大拥有5个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1个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3个国家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居全国高校第一;拥有国家重点学科33个,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处于领先;在由教育部有关部门组织的全国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学科评估中,人大的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社会学、新闻传播学等5个一级学科整体水平排名全国第一。
为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进行专题讲解,堪称专家学者授课的最高规格。2003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了主题为“世界就业发展趋势和我国就业政策研究”的第三次集体学习,人大劳动人事学院院长曾湘泉应邀作专题讲解。
在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中,人大有25位专家入选第一批教材系列课题组及经典著作和重大问题课题组的首席专家或主要成员,是全国入选人数最多的高校。以数十载的学术积淀,人大率先倡议纂修《清史》,并推动这项国家大型文化工程正式启动;成立孔子研究院积聚力量,组织发起编纂《儒藏》;中国大陆举办首届世界汉学大会,人大责无旁贷参与主办。
秉承“人民、人本、人文”的办学理念,人民大学致力于建设成为“人民的大学”,坚持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办学特色。“十五”期间,人大共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北京市社科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等各级各类项目2600余项,获得经费超过2.4亿元,是“九五”期间的4.16倍,立项数和经费数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均居全国高校第一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