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穿耐克鞋,手捧笔记本电脑,却拿着国家励志奖学金……广西某师范院校受助名单公布后,很多学生对部分贫困生的身份提出质疑。
今年,国家加大了对贫困生的资助力度,各高校受资助人数都是往年的数倍。在“蛋糕”大了的同时,递交贫困生证明材料的学生也大幅度增加,广西不少高校发现,不少学生争当“贫困生”,“贫困生”的界定越来越难。
国家奖助学金覆盖面扩大 一些学生纷纷补办证明材料
从今年11月1日起,南宁各高校陆续接到自治区教育厅转发的文件,要求报送申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的学生名单,在这些奖助学金中,国家励志奖学金与国家助学金都限定只有贫困生才能申请。
据广西大学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往年国家对该校贫困生的资助力度通常在全校总人数的10%左右,但今年扩大到30%,加上一些企业及社会团体的爱心助学,能够获得资助的学生占全校总人数的40%以上。
广西民族大学贫困生生活困难统计库,记录在案的有5798人,占学校总人数的39.74%。今年国家给了469个国家励志奖学金名额,5181个国家助学金名额,自治区政府奖学金还有140个名额,另有68个广州助学金名额,加上学校与外校联系的资助项目,也有近千个名额,所有的贫困生都能获得资助。
据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工处处长梁柱介绍,去年国家给该校贫困生资助金额不到100万元,今年扩大到400万元。新生入校前,该校贫困生库里只有1000名学生,而国家给该校的贫困生资助名额达到3000人。11月1日接到通知,而申请名单又需要在11月15日前上报,该校只能在上报的同时,在学校同步进行公示。
记者了解到,驻南宁各高校贫困生数据库的比例,基本控制在全校人数的20%~30%。以前评选贫困生助学金,都在贫困生数据库内考虑。而今年国家资助力度加大,一些院校的资助范围,已经超出了贫困生数据库保持的比例,一些不在贫困生数据库的学生纷纷补办材料,打乱了原有评定系统的平衡,给把关带来了难度。
大学生在家乡开具一份贫困证明并不难
广西某师范院校英语系学生会干部刘英被评为贫困生,拿到国家励志奖学金之后,学校学工处收到了好几封学生匿名信。反映刘英父母经商,家庭富裕,一身名牌,笔记本电脑等电子设备应有尽有,常常坐飞机回山东老家。
然而,面对匿名信,老师不敢擅作决定,毕竟刘英的贫困证明样样齐全,有母亲的失业证、家庭低保证明、小区开的贫困证明,符合贫困生标准。
记者发现,由于学校无法真正获知学生的经济状况,学校判断学生是否为贫困生的一个重要凭证,就是学生家庭所在地盖章的贫困证明。而学生要获得这样一个贫困证明,并不困难。
广西某高校06级英语班的陈佳佳在一次贫困生的班级初选中,被同学取消了资格。他们认为,陈佳佳的妈妈是国家干部,从衣着打扮上看,一点都不像家境贫困的样子。
被刷下来后不久,陈佳佳变戏法一样拿着妈妈的失业证明找到了老师。学生们私下里说,越是有权有势,弄张失业证就越是容易。
广西某高校文学院学生告诉记者,班里的团支书开完会后向他们传达,该学院一共有800个国家助学金名额,但贫困生资料库里目前只有600多人。虽然团支书没有明说,但一些学生见“蛋糕”还有剩,心思也活了起来,赶紧让家里补办材料,一时间学院多了不少“贫困生”。
广西民族大学一位贫困生告诉记者,开具一份贫困证明其实很容易。写好材料后,先到村里和镇里盖章,然后到民政局盖章,有些地方,甚至连民政局的章都省了。对于考出去的大学生,当地政府都乐意照顾“自己人”,并不会太为难他们。
记者了解到,广西某高校外国语学院,受助学生名单公示后,有10%的学生遭到同学电话、短信或匿名信的方式投诉,称他们生活并不贫困。该学院经过调查核实,有8%的投诉情况属实,随后这些学生被取消受助资格。
贫困生评选办法亟待完善
记者了解到,目前南宁各高校在界定贫困生时,基本的程序都是,先由学生递交贫困证明等相关材料,然后各班组成评议小组进行评议,将确定出来的名单上报到学院。学院对材料进行审核后,将名单在学院公示,最后名单上报到学校,并在学校内公示。
虽然评选程序看上去很严格,但是学校确定受助名额时有时间限制,有些真正的贫困生由于没有及时拿到相关的贫困证明,加上有些假贫困生手续齐全,争抢名额,反而不能入选。一位学生会干部告诉记者,他看到几个贫困女生因为没有及时提供贫困证明而被取消资格时,哭着从办公室离开。
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简航认为,界定贫困生不应只是看贫困证明材料。一个姓刘的同学表示,其实,学生彼此之间最熟悉,除了相关证明材料等“硬件”外,一定还要通过学生日常生活状况等“软件”来确认受助资格,因此,班级评议最关键。但一些班主任为了“省事”,完全由自己或少数班干部凭印象勾选,导致评选有水分。他认为,贫困生认定,首先一定要全班同学以匿名的方式,投票产生。
有教育界人士指出,贫困证明材料把关不严,造假风险太低是出现假贫困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即使造假事件东窗事发,学生也不必承担什么责任。如果学校能制定相关政策,令造假的风险远远大于获得的利益时,就能杜绝这种情况的发生。